内容详情

春节习俗作文10篇

时间:2023-01-16 09:40:33 作者: 浏览:0
民俗——我们的文化符号

文/张艺

中国,一个文明古国,论起习俗,可谓“一地一样”花样繁多,单新年习俗,就五花八门。但亘古不变的是那份喜庆和热闹。

在我的家乡,新年从腊月二十几就开始了。二十九家家都准备好年货,门上贴好了“福”,有的人家还挂上了两盏大红灯笼。这天中午,照例要吃顿好饭,还要拜神 家。下午就该大扫除,门窗擦得亮亮的,屋顶扫的净净的,桌上摆满了瓜子和糖。小孩子们手中已拿上了大小的鞭炮,大街上整天都噼噼啪啪的。大人们也已经在准 备新钞,用来装红包。年前这几天热闹的很。

腊月三十,也就是除夕。晚上是要吃饺子的,一般是肉馅的,吃完了饭就去看看春晚。因为初一要起早,大人一般都不睡,可小孩子就顶不住,把新衣服放在床头,早早就睡下了。别以为一睡就着,家家都放拍炮,鞭炮、花炮,什么震天雷、窜天猴、笛音炮,声音此起彼伏,整整响一夜。

大年初一,凌晨三四点钟,就被妈妈叫起来了,睡眼朦胧的,一看见新衣服立马精神起来。穿好新衣服,好好打扮一番,要去拜年了。先去给爷爷奶奶拜年,再给爸爸 妈妈拜。给家人拜晚年就该吃饺子了,正月初一不让动刀,不让说不吉利的话,还不能吃荤。不过白菜馅儿的饺子还可以凑合的。

吃完饺子就要去给本家的亲戚们拜。爸爸和弟弟最累了,要给长辈磕头。女人就要轻松多了,鞠个躬说句吉利话,就完事了。爸爸领着弟弟去拜年,妈妈带着婶婶们去 拜年。我做为家中的长女也只能在家待着。爷爷奶奶也不闲着,在门口放好席子,铺好垫子,一拨一拨的人来拜年,贼热闹。我呢,更不闲着,我守在大门口,见有 人来,先给他们拜年,坐等红包拿来了。

渐渐的东方泛起鱼肚白,天上还残留着花炮的烟雾,来的人也渐渐少了,大火都困了,来不及吃午饭,一个个倒头就睡,连小孩子也被赶回家睡觉。晚上又是一顿大 餐。这一天一大家子的大当家要去请新媳妇来吃饭,表示这个大家庭接受了她,而当院的老媳妇要做陪客,带着新媳妇认当院人。初二,媳妇们要带着丈夫孩子回娘 家拜年。过了这几天,年也算安静点了,等过了十五,吃完汤圆,年味也就渐渐淡去了。

新年那么热闹,那么让人留恋,不知多年以后这些习俗是否还能保留。但我想,不论怎么变,家人不变,一家的和乐不变,幸福就不变。

指导老师:陆传林


民俗--我们的文化符号

文/周子桐

春节是我国必不可少的的一个节日,这个节日可有不少的讲究你想知道吗?请听我一一道来。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称履端、元旦,今谓春节,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长的民间节日。黎明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这个节俗传统禁忌甚多,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冀一年之平安。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当日不扫地、不打水、不挑担、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发、不说不吉利的话。全家起床后,便穿新衣服,或穿质地最好的衣着。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以祝太平、长寿;有的吃年糕(红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孙一年平安。初一,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

初一不出远门,初二、初三人们可以访亲拜友,互贺新年。正如清人吴继筠在《福州岁时竹枝词》中说的:“族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这便是古时福州新正的景观。有出嫁女儿的人家,要办春酒,邀女儿、女婿及外孙回娘家饮宴团聚。水上船家(民)的妇女,头戴红花,蓝衫青裤,布底青鞋,结伴登岸,挨家串门,用福州话唱诗贺年:“姑嫂双双贺新年,红红伞灯挂厅前;好好粿送奴去,金字牌板企(站立之意)门前。”“旧年过了又新年,生意兴隆赚大钱;恭喜发财平安过,送奴粿过门前。”这叫“讨诗”,又是贺年词,贺年讨,以示吉祥。春节期间,福州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欢声笑语,到处呈现一派节日气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党政领导在节前或节日期间,持礼物到军烈属、离退休干部及老劳模等府第拜年。各有关部门组织春节游园、各界联欢会、文艺晚会等活动。那些有迷信色彩的旧俗逐渐消失。九十年代初,大多数居家都安装电话,一般亲戚好友用电话互拜新年,减少节日交通拥挤。初四清晨,家家户户,焚香“接神”,迎接灶君回銮视事。各行各业开假,放鞭炮,商店开门营业,工厂开工,机关开始上班。九十年代后,作习时间进行调整,现在是初八上班。一些服务行业,则春节仍在营业。

我国的春节里面所蕴含的民俗真是有好多的讲究,这就是我国的春节。我最最最喜欢的节日!

指导老师:赵美晶



文/李雨航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题记

月是家乡明,节是家乡亲。在家乡,春节是我们最欢乐的节日,腊月三十的守夜,正月的拜年等都像一个个美妙的音符,永久刻画在我的心里。

腊月二十三那天我会把灶王爷的画像撕下来,再给灶王爷上供。让灶王爷跟玉帝汇报的时候,只说好话不说坏话。保佑我家来年幸福安康。在我家这时候还会买鞭炮等年货,这也是我最期待的时候—会恳求大人给我买摔炮,晚上就出去玩,别提有多开心了。

除夕夜那天,到了申时三刻我们便会去山上祭祖。规规矩矩的磕完了三个头。回到家后奶奶喊我们看春晚,我和爸爸妈妈坐在一起,爷爷奶奶坐在一起。待到子时爷爷奶奶会把年夜饭端上桌,我和姐姐比赛谁在饺子里吃到的钱多,不为别的就为图个吉祥。吃完年夜饭的第一件事就是祭祖祭神,和前文的祭祖不同,我们需要在家里拜老祖宗、拜天、拜灶王爷、拜财神……这一切都做完了,我和爸爸妈妈去走亲访友。这也是我最期待的时刻,说两句吉祥话,磕几个头,便可以得到压岁钱,何乐而不为?年也拜完了也折腾不住了就会直接睡。如此除夕算是结束了。

待到初一,爸爸、爷爷、奶奶出去拜年,我和妈妈就在家里接待客人。等到中午爸爸妈妈会出去打麻将,我出去凑热闹,爷爷奶奶因为老了会补觉。

有人说,新年即使终局,也是开端。它象征着一年的结束,也象征着一年的开始。他即是夕阳,也是朝霞。我并不感到迷茫,因为还有许多目标没有实现。在除夕夜那天,我许了一个愿望,那就是我们全家幸福安康,阖家欢乐。星星会见证一切。

在这里我不再过多赘述我的故事,愿所有人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指导老师:宋丽丽


春节

文/于乐琦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呀!”

——题记

爆竹燃烧了烦恼,让快乐一飞冲天;对联贴出喜庆,让幸福继续绵延!

春节有爆竹,有对联,腊八节有沈从文笔下香甜可口的腊八粥,元旦有饺子,小年也就接近尾声了,你家乡的春节是什么样的呢?

各个地区不同,风俗也不同,而我最喜欢的春节在我家乡是这样的,上午我和哥哥负责贴好春联,我俩相互配合,一前一后不一会儿就好了,我们收拾收拾去姥爷那吃饭,吃完饭后,我们会一家人聚在一起唠嗑,唠着唠着就到了下午祭祖的时间了,我们一家人回家,爸爸和哥哥出去了,我和妈妈在家包晚上吃的饺子,我们俩一边包饺子,一边聊天,一会儿就包完了。我和妈妈休息了一会儿,开始准备晚饭了!

到了晚上,我们吃完晚饭,每个人都在干一些自己的事情。我邀请我的小伙伴来家里玩,妈妈也把邻居家的爷爷奶奶带到家里打扑克,我和小伙伴等待着春晚 ,把好吃的和好喝的摆在面前,也拿出扑克边看着春晚边玩小猫钓鱼,春晚上的小品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到夜宵时间了,他们也回家了,我们也准备吃饭,但在那之前小朋友最喜欢的事要到来了!那就是放烟花,先摆好阵,江镇摆好之后就开始表演了。一朵紧接着一朵争先恐后地飞上了天,绽放出五颜六色的花朵,然后再放呲花有立体的,有手摇的,自己家的表演结束,当然就该看别人家的表演了,每个人家都不一样,这家完事下一家又接班,回到家后就要开动了吃猪蹄,吃饺子,除夕的夜晚也差不多就接近尾声了。但好像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拿出手机的一句句新年快乐!第二天早上,起来穿上新衣服,准备减脂了!一帮帮,一帮帮,一家一户的开始了拜年,我和小伙伴一起走到另一个小伙伴家拜年,回到家后打开电视,电视里播放着,昨天晚上的春晚!

一夜过去,一年结束,一阵阵鞭炮声,一个个春晚节目在耳边环绕,余音绕梁,一年就过去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民俗。惟有中华民俗让人回味无穷!

指导教师:宋丽丽

年味

文/姜厚炜

每一个孩子最期盼的就是过年了吧!

——题记

新的一年已经来到,随着我的脚步看看我们家过年的风俗吧。

随着我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吵醒年的开端悄然而至,早上我们会吃饺子,中午妈妈和爸爸会从厨房端出许多美食,这时我们就开始吃饭,吃完饭后大人会让我们午睡,因为晚上要守岁,到了晚上 ,家家都打开电视机观看春晚,大人们就会包饺子,熬一会后就到了11点我们搬出烟花爆竹,点然后美丽的烟花瞬间窜进云霄,伴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烟花也就放完了,这时候妈妈叫我们回家吃饺子吃完饺子后全家就开始守岁,守岁后便迈入过年的第二个阶段。

因为昨天守岁熬了一晚上所以上午基本都在补觉而中午走亲访友的亲戚来到我们家和我们一起吃饭,吃完饭他们就会给我和妹妹压岁钱我们偷偷把压岁钱收入囊中,接着爸爸带着我们一起去串门,到了晚上爸爸拿出鞭炮和烟花又放起来,晚饭当然是吃饺子,吃完饺子后全家就没什么事情,到了睡觉时间,全家就开始睡觉,并且还不能关灯,这一阶段后年便到了尾声。

妈妈把汤圆端上桌子说:“开饭了,年的尾声便应声而至中午妈妈会做很多美味可口的饭菜,晚上就会吃饺子,吃完饺子以后就开始放烟花,观看完美丽的烟花,就会回家点蜡烛这是我们最爱的环节,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就是喜欢看蜡烛的那种感觉。

元宵节过后所有人都会回归原来的生活,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 可这美好的年味却在我每个人心中回荡着,其实让我们觉得美好的并不是年味,而是在外奔波了一年可以见到自己想见的人自己在故乡的牵挂。

这才是最美好的年味。

指导教师:宋丽丽
寒冬里的温暖

文/徐艺萌

想寄一个春天给你,在半梦半醒的冬日清晨,给你满满的暖意。

——题记

凌晨,冬日的城市还未苏醒,发黄的墙壁泛着寒意,远处山前漂浮的薄雾清冷宛若面纱。谁家的炊烟伴随着朝阳升起?袅袅升腾划破了清晨的宁静,唤醒了沉睡的城市,街道上开始响起车辆稀疏的鸣笛声,身旁不时有早起锻炼的少年跑过。偶尔看到一对老夫妻漫步在街头,身旁伴着的是一条年迈的狗。他们的脸上雕刻着岁月的纹理,眼中是饱经风霜后的平和淡然,还有温和幸福的笑意。人们都开启了温柔而美好的一天。这样平凡的街道是最常见的。可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大家都经历了太多猝不及防的变化。在疫情之后,大家依然能平安幸福地走在街头,岂不是冬日里的一份温暖吗?

有时候真正的温暖不需要多,而是在你需要的时候,送来一杯温水,一件外衣,或是几句真心关怀的话语。北方的冬天,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气,白雪覆盖了整座城市。我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脚下的雪还未来得及清理,就冲进了家门。听到声音,妈妈来不及解下做饭的围裙,来不及放下饭铲就急急忙忙地给我倒了杯温水,又到屋里拿了外套给我披上,边拿边说:“哎呦,外面雪这么大,多冷啊,告诉你多少遍不要出去……”听着妈妈的这些碎碎念,手中的热水就如同我被温暖的心。

元旦佳节,亲朋好友都聚在一起,大人们相互问候,孩子们就在一起嬉戏玩闹。一桌的美味佳肴和一屋子的欢声笑语。幸福的每天和每天的幸福充斥着整个冬天。杯子里倒满了果汁或酒,大家一同举杯庆祝这美好的时刻,告别二二年的所有辛苦与快乐,迎接二三年。房间里不停地响起此起彼伏的笑声。窗外的雪停了,一缕微弱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在了桌子上,留下斑驳的影子,却仍透着金光的色泽。慢慢用手接近它,感受到的是无穷的温暖。这一刻,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心中点燃了希望。

温暖从未缺席,而这座城市的温暖藏在最冷的季节里。

指导教师:胡艳

我的女将军

文/王絮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

——题记

老师的战场,很小,很小,辗转腾挪都离不开三尺讲台。2021年秋,我踏进初中大门,遇到英姿勃发的你——我的生物老师,在你的带领下,杀进生物海洋。

可惜,我那时面对突如其来的七大学科甚是忙乱,应付的有点焦头烂额,用在生物学科上的时间相对也少,成绩并不理想。

七年级上学期最后一节生物课,在阳光明媚的星期五。那是午后的第一节是生物课,这节课我们要讲我们期末考试的卷子,每个同学都集中注意力等待着你的到来。你身材高挑,步履生风,面容绝美却不怒自威,在我们的心中犹如女将军一样。那时的你虽已身怀六甲,步伐依然坚定有力,手中拿着试卷走进教室,声音低沉,听不出任何情绪,与往常不同,你时不时的用炙热有力又坚定的目光注视着我们。教室中再无往常般的漫不经心左顾右盼和神游的视线,你修长的手指拿着试卷,认真地为我们讲题。那一节课,我的心架在弦上丝毫没有放松下来过。我积极地回答这每个问题,但是心中还是有说不出的难受,怀着这样的心情度过了七年级上半年最后一节课。下课的时候你对我说:“下学期我就不教你们了,你要好好学,多看看七年级下学期的生物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一席话,让我鼻子骤然发酸,我这个并不出色的学生,竟也得你如此关心。

你迈下讲台走了出去,我的眼眶微热,不争气的眼泪流了下来,它好像是在谴责我之前的不甚用功。后来的半学期里,每逢生物课,我都会满怀歉意地想起你,这似乎成了我的一个心结。

很庆幸,在初二学年,命运让我又遇到了你,让我有一个机会,亲手把我心中的结解开。

欢迎归来,我的女将军。你踏进教室的那一刻,披散着及腰的长发,画着精致妆容,卸下了包袱,那个带领我们在生物大军中杀出一条血路的女将军又回来了,你还是那个你。

新学期上的第一节生物课。我经过讲台时跟你说了一句:“好久不见啊,老师。”你说:“是啊,好久没见了。”之后你便同我们一群女孩儿聊起来。聊着你没在的这一学期我们有什么变化?铃声一响你又变成那个女将军了,严肃地讲课,在黑板上哒哒地写着板书。有时候回过头来,用自信的目光注视着我们,对我们说:“看我这次板书写的多好呀!”有时在上课时,我对你说,:“老师,我们画的图纸还没有加分呢。”你说:“对啊。”随后第一个提问的就是我,我有些慌乱,但更多的是喜悦,我把这当成一种挑战,让我进步也让我欢喜。积极的我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总是忘记报自己的学号了。我错失了许多加分的机会,但我丝毫没有觉得委屈,因为我从中获得了更重要的东西。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您原路返回,我们前程似锦。三尺讲台上是你,三尺讲台下是我们。欢迎你的归来,我的女将军。

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

——后记

指导教师:胡艳
春节的风俗

文/常卉茹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诗人王安石对春节的描写,在诗人的笔下,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无比热闹,在我的家乡这一天也正是如此。

过年的前一天,家家户户起早把对联贴好,装饰得更加漂亮,初一早晨亲戚朋友互相串门,穿新衣服,这应该是最热闹的时候。嗑瓜子吃花生,说说笑笑,热热闹闹给新年又添上了一份喜气洋洋的场面。

除夕的晚上,别提有多开心了!“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远在外地的游子都要在年前赶回家中过年,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劳动了一年,大家围坐在饭桌一圈,团团圆圆,吃着丰盛的年夜饭,诉说亲情,美味的佳肴、香槟啤酒饮料、欢声笑语汇成一幅美丽的全家福。吃完年夜饭,开始包饺子,这包饺子可有讲究,大人们会包几个“钱饺子”就是在饺子里包上一枚硬币,饺子煮熟,谁能吃到包硬币的饺子就意味着新的一年,福气满满,财源滚滚。所以年三十的饭桌上总能听到一声声欢呼,“这是谁吃到“钱饺子”了啊,可真幸运!”每年这顿饺子都会吃到肚子鼓鼓的,每个人都想吃到“钱饺子”,得到新一年的好福气。在吃饺子之前,还会放鞭炮,随着爆竹声声,我们又长大了一岁。有些人还会放礼花,一朵朵礼花儿在天空中绽放,五彩缤纷,美丽极了。那些烟花把黑夜的幕布,点缀得绚丽多彩……而且在年三十夜里,我们还要守岁,除了特别小的孩子,其他人都要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也叫除夕守岁,又称“熬年”。据说在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随着联欢晚会主持人一起喊倒计时10、9、8……除夕夜12点的钟声敲响,我们是最高兴的时刻,开始给长辈们拜年,长辈们接受我们的祝福,笑的合不拢嘴,把一个个大红包送给我们,我们开心极了,唱着,跳着,摇着红包回到自己屋里数钱,搂着红包睡着了。

指导教师:胡明英


春节习俗

文/何瑞清

中国的传统文化数不胜数,在一阵阵欢歌笑语中,我们马上迎来春节,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忙碌的喜悦中。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市场买春联,一到市场,顿时被眼前红色的海洋包围了:大红的春联地上铺的、墙上挂的,一大片,红彤彤的灯笼、红艳艳的中国结、漂亮的红辣椒更是好看。商户们卖的春联各种各样,有红底黑字的,有红底金字的。有家庭住户贴的,有商户们贴的,还有汽车上贴的。真是应有尽有呀!还有大红的福字和卡通的小兔子,花花绿绿的真好看!

妈妈告诉我如何分辨上下联:春联讲究对仗工整,春联的最后一个字是语调四个音调中的平声或扬声,那么这下联,如果最后一个字是三声或去声,那么这便是上联。哦,原来如此啊,我恍然大悟。后来,我发现:每个春联下面都有一条鱼,两条鱼的鱼头朝门里,右面就是上联,左面就是下联。这回去买春联,收获还真不少,妈妈还告诉我春联是从右往左读。从右往左贴,最后再贴横批,贴错了会闹笑话的。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晚上家家祭灶王爷,传说,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汇报人间的情况。人们会在灶王爷的神像前陈设祭灶果,点上香烛,送灶王爷上天。在送灶王爷上天前,人们还会在灶王爷的嘴唇上抹一层从糖瓜上挖下来的糖,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人们将灶王爷的神像火化,再换上新的;还有些地方是把灶王爷的神像换一面贴。无论怎么样,大家都是希望灶王爷保佑我们来年有一个好年景。

在除夕以前,家家户户把春联贴好,必须开始大扫除,民间老话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过完了二十三,送走了灶王爷,到了腊月二十四就要开始给家里彻彻底底的打扫一遍,扫尘,又称扫屋、扫房、除尘、除残、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过年传统习俗之一,新年之前打扫房子,家家户户忙着大扫除迎新年,南方称“扫屋”,北方称“扫房”,意思是要把一切“晦气” 统统扫出门,迎接新的一年。

年糕年糕年年高,白白胖胖真可爱。过年蒸年糕那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习俗。因为粘糕,也称“年高”,是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的,高高兴兴的。所以我家也不例外。

年糕的吃法太多了,让人数也数不清,可以蒸着吃、炒着吃、煮着吃、炸着吃、烤着吃。

今天,妈妈就要蒸年糕了,每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会早早准备十几或斤几十斤糯米和大米,放在大盆里浸泡两天。首先,将浸好的米打成粉,然后开始做年糕,,依次加入温水,湿度要掌握好,用手攥成团放下来自然散开,湿度正好。妈妈在大锅里放了半锅水,放上蒸屉,然后开始撒入已拌匀的糯米粉,一层一层的撒,最后盖上锅盖,等待1小时左右,香喷喷的年糕就出锅了。我迫不及待的割了一小块放入口中,软糯可口,细腻无比,吃了一口还想吃!软软的很有韧劲,多嚼几下,有浓浓的甜味。带着说不出的清香。可好吃啦!它本身是可以吃的食物,又带着吉祥的意义,谁能不喜欢呢!吃年糕其实不仅是为了纪念这种美食,更是因为它有着很好的寓意,表示着“年年高”的愿望。无论是谁过年吃上一口年糕,都会步步高升,事事顺利。

这是中国年特有的“年味”。我想,不管你身在何处,尝一尝“家乡的味道”,会让你充满继续前行的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为我们的“家”,为我们的“国”努力奋斗!祝愿我们的国“芝麻开花,节节高”!

指导教师:胡明英


遛“兔子”

文/刘芯桐

寒假时,我来到了沈阳大姨家。到了大姨家的第二天,我们就出去和舅舅一家玩游戏。

我们到造梦公园集合,公园的中央有着一个大湖,天非常的冷,湖中的水自然也都结成冰了,冰上还有一些昨晚下雪的痕迹,我上去试了试冰的硬度,使劲蹦,使劲踢,一点都没有碎冰碴,再仔细看看,冰至少有我的一尺厚呢!舅舅一家和我们便开始玩遛“兔子”游戏。我从没听说过的游戏,只好让舅舅给我们讲规则:就是四个以上的人可以玩,假如是五个人,四个人围成一个圈,然后让第五个人到中间当“兔子”,外面四个人互相传球,第五个人可以去抢球,如果球被抢到了,那个人和第五个人就互相替换位置。开始玩了,我们首先石头剪刀布,找出“兔子”,是舅舅!先让“兔子”发球,球到弟弟那儿了,他忙踢向下一个人,不给舅舅机会,他们一直在传球,始终没有到我这里,到妹妹那了!下一个就是我了,我忙做好姿势,等着球被踢过来,谁知,妹妹竟踢过劲了,径直从我的下面跑过,我忙去追球,怕被舅舅抓到,我使出浑身的力气追赶着球,可球飞到了离我十万八千里的地方,快了,快到了,马上就要踢到了,踢到了!我慢慢的把球踢向原来的位置,幸好没有让舅舅得逞,这是在遛我还是在遛“兔子”啊?回到原来位置,我已经气喘吁吁了,使劲踢向下一个人,谁知,舅舅竟一脚挡在前面,我的球直撞在他的脚上,完了,我还真就成“兔子”了!

第二轮开始,我站在中间,看着舅舅怎样发球,我看舅舅的脚冲在弟弟前面,看来他是要踢在弟弟这里,可是,舅舅竟然一脚反踢,踢到了姐姐的面前,姐姐赶紧接住球,我努力向她那跑去,刚追上,球却又被踢走了,我现在已经累的上气不接下气了,我快速跑去,球又被踢走了,等到弟弟这里,弟弟一踢,可能是劲使的小,球慢慢悠悠的走,我抓住机会,赶紧拦下。

遛“兔子”的游戏真好玩,我们不仅要在家努力的写作业,学习,我们才阳康,也要多出去活动活动,跑一跑,锻炼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的空气,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

指导老师:胡明英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当“老传统"遇上“新潮流&qu..
相关作文
最热作文
关于本站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站长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