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教师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8篇(二)

时间:2018-06-13 11:16:56  作者:  来源:  查看:0
,都是一笔千金不换的财富。当经历了苦难,才会觉得生活可以如此甘甜,经历过历练的人就如惊涛骇浪般令人叹为观止,对于我自己来说,工作中经历的种种压力与挫折,我会把它当做成长路上的礼物,点缀我的成长之路。
奋斗是艰辛的、长期的、曲折的,但更是幸福的。习近平的7年知青岁月是他的奋斗史、成长史,是他恪守为人民奉献信念的来源,也是每个华夏儿女矢志艰苦奋斗的“推进器”。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应当肩扛重任、胸怀大志才能不负芳华,实现人生价值,筑梦民族教育的复兴。1528618370267332.png
既然做了选择,就只顾风雨兼程;既然做了选择,就要一往无前。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年轻教师,必须脚踏实地,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青年人干工作,不缺乏热情和志向,工作中,压力太大,琐事太多,难免遇到挫折、委屈,也有身累心累、坚持不住、心灰意冷的时候,但是读了《梁家河》这本书后,让我从中汲取了苦而弥坚、克难奋进的精神力量。合起封面再次回想后,我感觉这是一本让人受益匪浅的好书,很值得阅读。
供稿 : 王铃



⑤读《梁家河》有感

近日,我一口气认真拜读了纪实文学《梁家河》,感触颇深。1528617825938144.jpg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梁家河是一本大书,是个有大学问的地方。”《梁家河》用细腻的文笔、质朴的语言,全景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和梁家河发生的巨大变化,是一部能够吸引人、打动人、启迪人、感召人的心灵教科书,是我们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活水。细细品读之后,最重要的感受有三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
一是为民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党员干部应多踩泥巴、身子下沉,带着感情,深入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干群才更和谐,党和政府才能得民心。
二是实干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总书记从“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十五六岁孩子”,锻炼成为群众眼里“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就是因为他敢想敢干,实现了自我价值。作为党员干部要善谋事、会干事,把自我价值发挥到极致。
三是公平才能得到群众点赞。
“一碗水端平”是一种管理智慧,更是体现社会公平的手段。总书记为人正直,处事公道,深受梁家河人的爱戴。作为共产党员就要保持一颗公心,做到公道正派,廉洁奉公。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习近平对知识的如饥似渴和注重修生养性的精神。还记得书中写道:“那个时候的习近平,除了劳动之外,一个是融入群众,再一个就是到处找书、看书。习近平一面进行着他的农民化实践,一面在书中汲取着精神、思想上的营养。”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人民教师,我们是知识的传播者,行为的示范者,更应该从总书记的身上汲取精神食粮,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为人师要做好表率
己不先行,何以导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对学生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它爆发的内驱力是不可估量的。正人先正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因此,教师应以德修身,以德服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二、教师要成为一名学习者
首先,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学习,从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入手。博学多才对我们每位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不是静止的,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因而,为师者要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三、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体现了对教师职业心态的高度关注。教师的职业心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应有的内涵,同时也应该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静下心来教书,才有可能提升自己,桃李满天下。只有静下心来,集中精力研究教学方法,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潜心致力于学术钻研,才能不断提高水平,充实自己,并把学科前沿的高精尖问题带到教学中去。
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因为教师不仅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道德基因的传接者。教师的人生就是实实在在,就是默默无闻,就是不求索取。教育,是无私奉献的事业;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
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6.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近日,正当全国上下都在纷纷学习《梁家河》这本书时,我也郑重地捧起这本书。

首先,封皮上的“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是习近平的一句肺腑之言,他这样深情地评价梁家河村,我就想梁家河这个地方到底给这个伟大的领袖带来了怎样的巨大影响,于是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细细品读了这部当代纪实文学《梁家河》,一读就停不下来,书中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幅幅真实的照片,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当年习近平曾经当知青时一呆就是七年的地方,仿佛看到了他在当年艰苦的岁月里,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甘共苦,坚持学习的生活情景。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生活那是非常艰苦的,他的吃苦耐劳精神让人敬佩。他什么活儿都干,砍柴、耕地、挑麦、磨面,还要洗衣做饭,乡亲们评价他干活从不“撒奸儿”。习总书记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他为村里做了许多的事情,带头建了四个大坝,挖了井,解决了梁家河村民的吃水问题,,修建了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还为村里建立了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

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习总书记虽然离开梁家河村,但他忘不了这个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忘不了这里的父老乡亲,2015年,习近平携夫人一起回到梁家河看望乡亲,他一声声喊着他们的小名,讲述着当年的故事,回忆起曾经的经历,还有那一声声久别的问候,亲切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平易近人,重情重义的国家主席。正如他所说的“1961年1 月,是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到了梁家河。在这里一呆就是七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修身、学习为他将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那个极为艰苦的时候,习总书记白天要干活,晚上,他就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读书,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锄地休息时都坚持挤出时间来读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习近平对知识的如饥似渴和注重修生养性的精神。还记得书中写道:“那个时候的习近平,除了劳动之外,到处找书、看书。习近平一面进行着他的农民化实践,一面在书中汲取着精神、思想上的营养。”

读了《梁家河》一书,我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震撼,觉得习总书记今天的成就就是靠自己通过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工作累积起来的。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我们应该从总书记的身上汲取精神食粮,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今后,我们要在教育实践中学习,从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入手。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来作为衡量和检验自己的工作的准绳。我

猜您感兴趣
相关作文
最热作文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联系站长
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愿意作品在本站发布,请联系QQ769913200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