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黄厚江《从此爱上作文课》读后感

时间:2021-05-05 08:09:52 作者: 浏览:0
把作文的种子带进课堂

——黄厚江《从此爱上作文课》读后感

从教以来,一直认为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深感棘手却无力解决。这一两年,看黄厚江老师的《从此爱上作文课》一书,深受启发,打开了作文教学的新视野,也在实践中积极践行其理念。特将粗浅感受与大家分享如下:

一、作文教学的现状

中学语文教育届流行着中学生的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作人。一提到写作文,学生往往是叫苦连天,哀嚎不断。但作文又是语文教学的重镇,几乎占了试卷的小半壁江山,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正如上海师大王荣生教授所说的,“有相当一批教师是没有作文教学的,许多老师的作文教学就是'看天收'”。

不少老师的作文教学只做三件事——出题目,打分数,给范文。作文题目多是随机布置,缺乏目的和序列;作文指导课主要就是跟学生一起审题,明确要求,讲解好作文的标准;作文讲评课的基本模式范文讲读。被黄厚江老师形象称为“开两会”,即先开表彰大会,说说这次作文哪几个同学写得好,好在哪几个方面,然后再开批斗大会,说说这次作文有哪些同学写得不符合要求。

在这样的作文教学模式中,教师承担了法官的角色去判定输赢,而不是进行有效指导和训练的教练。作文教学没有进入写的过程,没有着眼于怎么写,教师只是聚焦于两端,站在局外,教的是知识和结论,故而与写作实践的关系疏远,主题不明,主体缺失,重心偏移,课型不明,知识中心。这也是目前中学语文课堂上,作文教学的无序和无力的根本原因。

要改变这种现状,黄厚江老师认为作文指导课应该力求真正进入写作过程,对改善学生写作过程发挥引导作用,讲评课也应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现场的选点指导。这是共生写作教学法提出的现实背景。

二、共生写作的理念

研读中语界的名师,你会发现每位名师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黄厚江老师的景色胜在他的质朴与智慧。他常常自称为“农民的儿子”,但这个看起来真有点像农夫的老师却有着博大的智慧。你从来没见过这样认真教书的“农夫”:他笑容可掬地在课堂上让学生用他的名字组词,让学生说他的特点,让学生思考怎样写出人物的特点,何等真性情!

黄厚江老师多年来耕耘在语文这块肥沃的田地上,提出了“本色语文“的理念和”共生教学“的概念,共生写作教学就是黄厚江老师“共生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被认为低效、无序的作文教学中建构“共生写作教学”模式,是黄老师身体力行的有力尝试,也是对广大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引领。

“共生写作”的理念首先要求“教师要带着作文的种子进课堂”。种子,虽然微小却孕育着无限的希望,塞着温暖的生命气息,体现了黄厚江老师对作文教学的渗透理解和对“人”的真正尊重。在共生写作的课堂上,作文教学不是简单地授受,也不是机械地训练,而是言语生命的相互感染与自我觉醒。教师带着作文的种子进课堂,然后师生互动,使这粒种子萌芽破土,长成主干,伸开几根分枝,生出片片绿叶。

而这粒种子,也就是整个共生写作教学的起点,即“共生原点”。所谓共生原点,既是指共生教学展开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展开的支点,还是教学活动的激发点。就像一粒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又像火种,可以然烧成一片大火。可以说,在共生写作的实践过程中,首要关键是选好这粒种子。这粒种子, “应该是一个教学生长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语文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共生原点的选择,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丰富性,或者说,共生原点并不是一个客观存在,而是施教者赋予它共生原点的特点和意义。在课堂实践中,教学要围绕共生原点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多种方法的教学活动。

而共生写作树式教学的“一根主干”就是教学的主体过程。即是由共生原点生长出去的一根教学主线,就是围绕具体教训内容的教学活动的科学组合。所谓科学组合,就是强调各个教学内容之间具有的内在关联性和生长性。也就意味着各个教学活动之间具备内在的逻辑关系,或条件关系,或层进关系,并在教学内容不断的深入过程中,使得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或是思维品质不断提高。而“根根青枝”则是一条主线外,根据具体教学情境和教学需要“旁逸斜出”的枝节,“片片绿叶”则是无论主干还是分支,都要追求鲜活的教学细节。
在树式共生教学结构中,“种子”和“主干”是教学设计中的预设,“分支”和“绿叶”则是教学过程中的临时生成,可以说生成实践并补充和完善着预设。同时教师又必须对“枝叶”进行“人工选择”和“剪裁”,来使课堂既枝繁叶茂,又主干强壮、内容集中、主线突出又充满活力和张力。

三、共生写作的实践探讨

共生写作的核心是“共生共长”,“生”是“生成”,即体验、感受、发现、创造,生有教师之“生”和学生之“生”,而教师之“生”是基础,学生之“生”是目的;“长”是“成长”,即提高、发展、丰富、实现,有教师之“长”和学生之“长”,而学生之“长”是根本。

从理念上说,“共生写作教学”强调在教学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要在鲜活、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以实现。与多数语文教师常态写作教学中机械、灌输、强压的写作过程不同,“共生写作教学”让学生在各种启发和融合中,渐渐有了表达的欲望和需求,在相互的碰撞和借鉴中,慢慢领悟写作的规律和技巧,从而将写作变为既能成为学生抒发成长、表达思考的载体,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应试技巧、写好作文。这是一种真诚而有效的行动。

黄厚江老师也非常明确地要求教师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写作活动中,甚至可以用自己的写作体验、写作经验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和写作激情。甚至教师并不仅仅是作为被动的引导者,教师自身也可以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写作过程中得到启发,从而带来自身写作题材或创意的产生。这是一种双向的体验,也就是“师生共生”。教师要像高明的航海家,从水面的波纹敏锐地判断水下的地势和水流的变化。黄老师的课堂就是笑眯眯地倾听学生发言,不动声色地一两句追问、质疑、补充,把学生的思考、感悟带入更深处。“师生共生”模式还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写作场”,即创设情境或设置矛盾。注重写作的情境型和真实性,这也是当前各地高考作文中广泛出现的“情境类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应有之义。可以说,这本就是一种不约而同而又殊途同归的选择。

从写作资源的选择看,黄厚江老师将阅读和写作更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并明确称之为“读写共生”。我们平时也都认为阅读与写作联系是很紧密的,应该用阅读促进写作,用写作巩固阅读效果、提升阅读境界,但是真正在做时,却把两者分得很开。有时即便是将两者合在一起,也只是在阅读之后以读后感、读书笔记的形式巩固和提升阅读,还是将写作作为阅读后的附庸。黄厚江老师是在细致拆解阅读材料的过程中,让学生训练写作。他将阅读的材料既当作写作的范本,也当作训练的语言材料,将阅读与写作融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刻意为之的努力。

黄厚江老师就共生写作归纳出十二种基本课型,除了“师生共生写作”“读写共生写作”外,常见的还有“生生共生写作”和“自我共生写作”两种。

生生共生写作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伙伴效应”的积极作用,利用学生自己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欲望激活同伴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欲望,用学生自己的写作感受和体验激活同伴的写作感受和体验,生生交流,生生激活,互相碰撞,互相丰富。黄老师的作文《风》就是典型的生生共生写作课。

自我共生写作是最有用的也是最主要的共生写作课型。所谓自我共生就是借助自己的习作——成功的不成功的、完整的不完整的——写出习作。这是发散式、连锁式、裂变式的写作活动中感受写作,认识写作,提高写作能力和素养。黄老师的“自我提升和再度作文”就是自我共生写作课型的完美呈现。

黄厚江老师在共生写作教学中向我们展示的教学资源要丰富很多。在《用“感激”唤醒“感动”》中,他可以把自己半成品的文章作为写作资源,让学生一起讨论已完成的部分有什么问题,让学生参与未完成部分的写作,以此让学生发现自己习作中的问题,进行再度写作。在《写出特别之处背后的故事》中,他可以把一篇作家的文章作为写作资源,来让学生想会如何进展,学生会如何写下去,进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作文能力。在《在他人的树上开自己的花》中,黄厚江老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其他人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再以此为反思点去修改自己的习作。这是一种丰富的呈现。

共生作文教学具有生长性、鲜活性、互动性、互惠性的特点。它极大地拓展了对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学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学活动性和经营性的交融,协调了作文教与学、作文各教学要素、作文教学过程中时间配置等一系列矛盾。

这样的实践,教师由局外人变为局内人,由结果评测前置为过程参与,以有效指导给予学生可操作的协作路径,有力拓展了作文的教学渠道,更大程度地开掘了作文教学的资源,注重作文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共生,给了作文教学一道别样的启示和思考,特与同行共享,希望作文教学的种子能洒遍华夏大地,到处生根发芽,枝叶繁茂,郁郁葱葱。

最后请允许我再次致敬黄厚江老师,致敬这位可亲可爱可敬可佩的语文教育届“农夫”,致敬《从此爱上作文课》这本书。

文字|张华伟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读《父母效能训练手册》有感
猜您感兴趣
相关作文
最热作文
关于本站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站长
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愿意作品在本站发布,请联系QQ769913200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