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李镇西《重读陶行知》读后感

时间:2022-08-05 09:10:08 作者: 浏览:0

用活的教育 教活的学生

黄聪

阅读教育大家之作,汲取营养,指导教育实践,不断奋进。读了李振西老师的《重读陶行知》,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反思自己教育生涯,20多年来有得与有失,见贤思齐让我受益匪浅。

教育是什么?为了培养下一代使其获得知识、技能、经验,明辨是非,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及习惯的人。课堂教学是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学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能力,还要形成信念,滋养人格。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教师要面对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让他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陶行知先生最理想的教育——“活的教育”。孩子能够在教育中享受到自由和快乐,像鱼儿那样自由舒畅,像鸟儿那般活泼,像花儿那般绽放……教育教书20多年来,自我反思,并没有使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教育的幸福与快乐。应试教育之下,考试成绩称为衡量孩子最主要的标准,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育即没有改造人心,也没有改造社会。李镇西老师讲到,他在丹麦一位数学老师对考试的看法“我们之所以要考试,仅仅是通过学生的试卷来了解老师哪些地方把学生教懂了,哪些地方还没懂。一个学生得了100分,另一个学生得了20分,通过考试,我明白这个得100分的学生,我的指导是成功的,对一个20分的学生来说,我的指导是失败的,因为我对她的指导是无效的,这就提醒我,下一步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他研究他,对他进行有效的指导”。在教学中我虽然没有唯分数论,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孩子,不用有色的眼光去评价成绩差的孩子,给他们已关注和关怀,给他们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提高成绩。但对学生的成绩问题,我更多归结到学生的个人能力上,很少反思自己的教,读了李镇西老师的书,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教学是双向,老师教和学生学,在教学成绩不理想时,我们单方面的归结到学生的学,是很片面的。我应该更多的去反思老师的“教”,那老师应该如何来做呢?我从陶行知先生身上汲取了很多经验。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教师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热爱自己的事业,才能对学生更有耐心爱心,对教学更有恒心和热心,更积极的去钻研教学,主动去汲取养,不断提升自我。

教师“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从根本说,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让教师的“教”服务与学生的学,相信学生的能力与潜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大胆质疑,不断创新。

教师对学生公平,有耐心和爱心。一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走进孩子的心灵,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教育是帮助每一位学生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让自己更好生活于这个社会。成绩不是教育的唯一目标,我们更注重的应该是学生的道德和品质,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合格公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做贡献。学校不是机器加工厂,我们要因材施教,针对孩子不同的特点,制定不同的目标和任务,让每一个孩子都学有所得。

教师要解决好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决定教育的品质。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不是行为约束者,不是思想的主宰者,而是起着精神指导和人格引领作用。陶行知先生认为,师生要共学、共事、共修养,同甘共苦,平等民主。让学生做的事,教师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师躬亲共学;学生守的规则,教师躬亲共守。同时,勇于向学生承认自己的过失,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知错就改,严于律己。激励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不断战胜自我,一步步走向卓越。

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进步,用活的教育去教活的学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与政策,把握教育的方向与目标,培养对国家有用的公民。学习专业的前沿知识,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老师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用渊博的知识滋润孩子。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方法,不断践行课堂改革,形成适应于学生的新的教学的方法模式。

教师工作是平凡的,年复一年送走一批批的孩子。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小事大做,把自己汇入伟大的事业,让小事成为大事,最终造福国家,也成就自己。

做智慧型教师——《重读陶行知》读后感


孔帅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把一身贡献给了中国的教育改革。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他认为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创新的理念。我有幸在这个假期,读了李镇西先生所著的《重读陶行知》,对于处在教育教学迷茫时期的我,有了莫大的启发。如何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如何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读完这本著作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首先,教己求真,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我们要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我们要虚心地跟一切人学,跟大众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我们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做一个“真教师”。

其次,教育归根到底是爱的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做到“三薪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困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这点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最后,教育的方法要注重“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曾经说“不要教死书”、不要读死书,提倡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他还提出“教学做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会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去子”。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在教育教学中,他非常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教和学的统一,成为一体,实现教学。他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性学习,有主动的追求,要求教师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教育理念对我的启发极大。实则是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将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然后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运用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让我们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学习陶先生的伟大精神,总结并借鉴他的教育理论,为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有效推进素质教育而努力!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
相关作文
最热作文
关于本站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站长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