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慧莹
听说,有家长把我的期末学生评语发在朋友圈,得到了很多点赞。这件事也鼓舞了我。
我到底写了什么呢?回过头去看,原来写的是:“你其实是一个很单纯、很向上的好孩子!记得你曾说:‘当一个好孩子的感觉真好!’那时,我就觉得我找到了教育你的契机。确实如此,你朗读声音响亮、情绪高亢、十分投入,就连动作都十分自然,与朗诵内容十分契合。你积极参加校文化艺术节的朗诵排练,并获得‘最佳领诵员’称号。希望你把字写好,控制自己的脾气,扬长避短!”
其实不过是一段很短的文字,只不过针对性很强,八分表扬,两分希望。我和他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因着这段文字,我也陷入了回忆。
其实,这个孩子应该说是八分缺点,两分优点,实在让人很不耐烦,从三年级到现在发生了很多很多故事,说能写一本书也不为过了。
我刚接触他的时候,有人叫他“天一”,有人叫他“胤荃”,叫得我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原来,因为多动症的缘故,爸爸、妈妈为他去算命,改了一个名字,希望能改天换命。而三年级,是他刚换名字的时候。所以,他的旧资料里都是“天一”,包括学校智慧平台和安全平台等;而新日子里,他就叫“胤荃”。
新学期第一天,放学排队的时候,他躺在走廊地上不停抽搐,周围围满了人。我差一点要撬开他的嘴,防止他咬断自己舌根,他哈哈一笑爬起来,原来他在模仿“癫痫”,模仿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也怪我缺乏生活经验,他分明还差口吐白沫。
放学后,我和他妈妈通了电话,才知道,他一直迷恋抖音上的“癫痫”视频,觉得很好玩,大数据也不断给他推送。所以,他在家里也一直模仿。
这是什么奇怪的癖好?
他的字写得像天外飞仙的跳舞。有时候,他会打自己耳光;有时候,他觉得作业多,就会乒乒乓乓摔打自己的书;有时候,不开心,会在英语考试放听力的时候大吵大闹;有时候……和同学发生矛盾更是数不胜数。
真是一言难尽啊!
有一次,他告诉我,他的爸爸在广东工作,妈妈是东北人,而他是长沙人(因为他的户口落在长沙),他妈妈为了陪伴爸爸也去了广东,他的家里只有外公、外婆和妹妹。他说,他的脾气像外公,外公经常和他吵。那时候,我才意识到,这个孩子的种种言行是在呼唤关注。
本学期,我们有一个名著单元,单元练习的时候,有一道拓展题,要求把与这本名著有关的评论连线。如《红楼梦》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当做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时候,他不禁脱口唱了起来。
我表扬了他。这是央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杨国基老师唱的。说明他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而这,正是我们语文课标提倡的学习方法——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得到更多阅读的乐趣。
于是,他说了一句“当一个好学生的感觉真好!”
我当时很激动,自以为找到了教育他的契机。我请他记住这句话,并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送给所有同学。每天早读前、上课前,我都会说,同学们,我们来把这句话“当一个好学生的感觉真好”读一遍,记在心里,激励自己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当一个好学生!
自此,他好像真的有所改观。虽然戴着牙套,读书口齿不清,上课的时候,他却很积极举手发言,朗读课文也声音响亮、十分投入。学校文化艺术节排练朗诵节目的时候,他自告奋勇当领诵。他分配到的领诵内容是:“我的祖国,高山巍峨,任凭风云掠过,坚实的脊背,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从容不迫。”只见他,一边朗诵,一边发自内心地做着动作,动作与朗诵内容十分契合。
于是,我又一次表扬了他,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回家也对着镜子、对照自己的领诵内容自编动作。
这一次,又极大地激励了他。
文化艺术节比赛的时候,我们班的四位男生领诵激情澎湃,发自内心的赞颂祖国的朗诵表演,得到了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这件事的起因,“胤荃”同学功不可没。
于是,就有了开头的评语。
一个八分缺点,两分优点的孩子,虽然现在也常常犯错,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但是,当我把“当一个好学生的感觉真好!”这句话写在黑板上,我们就会形成默契。
希望他真的如我评语中所写的,日日进步,有所进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