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本色苏轼

时间:2019-04-08 15:10:34  作者:李京  来源  查看:0
论天下孰为英雄?浩瀚中华,英雄岂能为数?
倘若我说,那千年的英雄,是一介文人,你信吗?
轻轻摇起头,嘴角不由得翘起一个微妙的弧度……我理解,然而,现在我要讲述的英雄篇章不是关于什么忠义,也并非什么豪情,而是一个书生活出的本色。
他,叫苏轼。
朝阳
在刚出头的太阳的微弱光芒,沿着他留下的脚印望去,依稀看到薄雾中他渐行渐远的背影,我便开始相信这便是他的亦是我的旅程的起点。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初读这两句,犹如被早晨的氤氲雾气侵袭一般,笼罩着一丝迷蒙。将人生看做乱飞的鸿在茫茫雪地上留下的几行脚印,这种没有方向的混乱感,让人不由得开始有一丝怀疑,人生难道就真是如此的迷茫,如此碌碌无为吗?望着前行的路,我的心中产生了些许犹豫。
当看到后两句时,朝阳恰好在天边露出轮廓,虽然仍有些稚嫩,光线还不算热乎,但却穿透了雾气,驱散了湿冷的触感。于此同时,心中也感到了同样的微暖,诗人的自我勉励此时对于尚且犹豫的我来说像指南针一样,使我终于确定了我将要走的道路。
盛阳
当太阳逐渐升上了多云的天空,从云的夹缝中透露出来的确是令人不敢直视的光芒,此时的太阳如同进入壮年一般,凭借自身如烈火般的热情驱散了生命中的诸多阻挠,向着草木放射出自身的灿烂光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看到这首诗,我不由得停下了步履匆匆,将这首诗审视再三,却还是不懂,此时中秋,团圆却遥不可及,这样的一种境遇,为何他却无丝毫的哀怨,反而却翩然起舞,却满怀欢欣的寄去了自己的心绪?
思量再三,眉头却仍紧皱时,手随便伸进了身边清澈的溪流,忽然感到了丝丝温热,我有些奇怪于水的温度,低头看时,便发现大片的阳光正照耀着小溪。从手指尖端穿来的温度,带来了苦思冥想不得的结果。正如同阳光可以温暖清冷的溪流一样,苏轼心中的炽热同样温暖了无法重逢的悲伤,带来了前行的动力,同时,这照耀着每一个民众的美好心灵正如现在金色的太阳一般啊。我回过了神,快步向那个背影跑去。从他的温暖中,我依稀看到了他深处的什么,是什么呢?
随着太阳的爬升,片片云聚合成了厚重的乌云,悄悄的蔓延开来,太阳的光芒,不知何时变得飘忽……

下雨了。
当注意到的时候,太晚了。
豆大的雨点无情的拍击这我以及他,发出一声声脆响,裹挟着狂风,伴着怒涛的怒吼,咆哮着席卷了一切。在三重的夹击下,躲无可躲,藏无可藏,被动的承受的我们越来越不堪,一篇篇文章伴着狂风飞散出去,其中一篇用红字写成,仿佛意味着不详的开端。
在这样大的暴雨中,他的矜持与才气被冲刷的一干二净,往日的才子形象荡然无存,此时的形象——狼狈极了,一直笼罩着他的光环被轻易剥离。在这样的时候纵使徒劳挣扎,也是无用的。他在狂涛中一直低着头,突然间,抬起了头,嘴角出现了似有似无的微笑,吟诵着: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重复了一遍,满意地点了点头。看来苏轼还是苏轼,但他不在是以前的苏轼了吧。想必,在他的眼中映照出来的风景,正如同这首诗。
雨后霞光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睁开双眼,我捧着这首诗,疲惫的眼中突然大放奇光异彩。
变,与不变在其中被阐释的明白清楚,将宇宙都纳入到静与动的境界当中。从中由物及人,阐释人的寿命其实是“无尽”的,便将历来君王渴慕的长生不老摒弃掉了,将寿命的限制摒弃,不如说已经超越了人类的思想境界,这是仙的世界了。随后又将人及景,实现了哪怕是神仙也难做到的事情,天人合一,将自己和山、水、日月融合,超越了人们对于自然的单向倾慕。
我惊喜、惊讶地看向他,猛然发现他身上的傲气在冲刷中被洗刷的一干二净,眉目间不再是单纯的自信和骄傲,而是淡然和自在。在文学上,一种曾经模糊的东西此时在他的文章中被体现的一清二楚,这种东西,在我踏上旅途的时候就曾经感到过最原始的超脱,现在却被锻造成了纯青色。这种东西正是我想探究的。
这种颜色是对于山水的眷恋吗?不全是,在官场失意后,苏轼自然寄情于山水,但是,从他的一言一行中没有感受到丝毫的自弃,给人的感觉如同“闲人”一般,对于经历的沉重风雨自嘲两句,便将所有的苦痛抛诸脑后;对于山水的感情,却也不是依赖山水而逃避世俗,他依然在世俗中居住,红尘仍然萦绕在他周围,不然他从何二次出仕呢?但他的心上却没有沾染上尘土,自然的透出其中丹青色的灵魂。他的眼中没有杂质,单纯的燃烧着纯色的火焰,这是他的灵魂在低谷后纯质的体现:从来不会被摧毁,凡事无法惊扰到他的心境,只有他牵心的百姓和他所挚爱的山水可以使他动心。此时仿佛并不是世事牵着他走,而是他来选择自己所想所思。他的确不是神,不能操纵命运的安排,但是他却选择淡化其,将生命的束缚之锁忽视掉,笑着走出了牢笼。他随着乌台诗案的发生锻炼了与生俱来的乐观,使其达到了一种境界,或者名为超脱。
看淡——是人所渴望的境界,而苏轼,为人类竖起了榜样,开辟了一条通往灵魂自由的新航道。他为英雄,有何不可?
我看到的太阳,此时从逐渐变淡的层云中透露出光芒。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迎春花
猜您感兴趣
相关作文
最热作文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联系站长
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愿意作品在本站发布,请联系QQ769913200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