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教育:一场惊人的旅行》读后感

时间:2021-05-05 08:19:19 作者: 浏览:0
勇敢的苦行者

——《教育:一场惊人的旅行》读后感

在手头的两本书中,我一开始冷落了史金霞老师的《教育:一场惊人的旅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本书的封面不怎么讨我喜欢。做旧的奶白色,单调的配图,略显粗糙,引不起我的阅读兴趣。但是当我读完史老师的学生们为她写的序言,就勾起了我强烈的阅读好奇心——这是一位不同寻常的语文老师。

如果说董一菲老师是令我羡慕的,那么史金霞老师是令我敬佩的。如果说董一菲老师是一丝不苟地行走在自己理想的语文教学生涯中,那么史金霞老师就是天马行空的开拓者。

可能因为大学刚毕业时的那段灰色的日子,她对生活有着天然的抗争精神,有着发自心底的人文关怀。她曾这样写到:“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学习文化是为了什么?我以为,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为了创造幸福的生活,为自己,也为他人……我们的孩子,一定要做个善良的、有责任的、知道感恩的、大写的‘人’!”她对苦难有着深切的体会,所以她对学生有慈母般的爱。甚至可以为了他们留守条件艰苦的学校,为了自己年轻时的教育理想忍受心灵上孤独的煎熬。

史老师说她的本科是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自学考试练就了她比较扎实的基本功。我想说,我跟史老师有相同的自学考试经历,所以我觉得自学考试不仅仅只是锻炼了她的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考验了一个人的毅力。她能够从教育体制中走出去,又能够自如地回来,这不仅仅需要极强的业务能力,还需要极大的魄力。

她说她非常认同美国教育学家帕克·帕尔默在他的著作《教学勇气》中的观点:“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也在进行着自我教育,教育着,也被教育着。她觉得“要想学生有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的想法是不对的,而“应该是教师要有自来水,要做一条河,要做一片海。”对于她句话我深表赞同,就如朱熹所说“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日新月异,更替飞速,如果只是抱着原有的那一桶水,学生们是要被饿傻的。所以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片海。“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不仅激励着史金霞老师,也激励着我。

为了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史老师从来没有对自己妥协过,从体制内到体制外,再回到体制内,她就像王小波笔下的那只特立独行的猪一样,不愿意被别人设置自己的生活。这一点也在她的教学思想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她有阅读“四要四不要”: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认识,要敢于提出异见,要敢于坚持自己认为有根据的道理,要突出自己个性的智慧,动自己的头脑,而不依赖他人;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不要迷信老师,尤其是不要意图在我这里找到唯一的标准答案,我的观点只代表我个人。”

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信息纷繁芜杂,教会学生分辨真假信息,认清善恶,不迷信,不迷茫,养成独立的人格,应该也是我们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特质的一个体现。她的“每课一读”让我深受启发。虽然每天只是推荐一两篇文章,但这一两篇文章可能无限地扩大着学生的阅读视野,也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他人,走进历史,关心未知,进一步熟悉我们生活的世界,从而更好地成长。阅读的意义也在于斯。

对于教学的形式,她反复主张“不拘一格教语文”。所以她在《谁有权规定语文课怎么上》和《教师与课程》两篇文章中再一次重申了自己这个观点。在她看来,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要重要。要求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要有健全的课程意识,自觉地将学科教学与教育过程结合起来。

史金霞老师在后记中和董一菲老师有着不约而同的想法,提到“希望追求拥有诗意的世界”,但是董一菲老师用了诗意的形式来解读语文,而史金霞老师却用不那么诗意的形式来追求诗意的世界。

开卷有益,阅读长智,多读优秀教师的文章能不断的审视自己的教师生涯,感谢史老师给我一面审视自我的镜子,鞭策我要更勤奋,对语文教育不忘初心。

文字|潘敏宏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文学文本解读学》读书心得
猜您感兴趣
相关作文
最热作文
关于本站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站长
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愿意作品在本站发布,请联系QQ769913200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