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重读陶行知》读后感

时间:2022-08-05 09:07:08 作者: 浏览:0

呵护学困生,同塑自豪岁月


-------《重读陶行知》读后感

张茹霞
今日之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今日之学困生亦可成为将来之优秀公民。学习活动中,因各种因素总会出现不同层次的学习效果,学困生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弱势群体。学困生在未来的国家建设中也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高效的教学引导可以帮助他们采用正确的方法获得坚实的知识基础、拥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成为自豪的中国未来的建设者。 那么,如何呵护引导学困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有效学习和健康快乐成长呢?

首先,以平等、公正的态度一视同仁地对待学困生,赋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热情。

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为公”,就是人人都能享受粗茶淡饭的教育,无视家庭背景,没有地域差别,无祝财富差别,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同样的教育,每一朵祖国的花朵都能沐浴同样的阳光雨露。一般来说,大部分学困生表现为与人疏远,不愿接近比自己学习好的同学,容易形成自卑心理,总认为别人看不起,卑视自己,久而久之易被不良现象所引诱、利用。对待他们时,和其他同学一样一视同仁,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克服自卑心理;尊重、理解、信任他们,打破他们的自我封闭防线,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继之以正确的引导,促进他们主动积极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同时,还需要努力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寻找引导他们的切入点,教育他们。虽然学困生的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与优等生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多数的学困生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闪光点,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都希望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发现。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找好教育的切入点,给学生具体的爱、理智的爱、高尚的教育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诱发他们追求知识的好奇心,加以正确的引导,让他们的闪光点变成知识的火花,去打开他们智慧的闸门。

其次,创造和谐快乐的成长环境,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和快乐,让他们在积极、主动、奋发中争取更大的进步。

学业上的沉重负担、家长的殷切期望、教师的严格要求、同学间的激烈竞争造成了学困生极大的心理压力而容易导致其厌学情绪和抵触行为,长此以往会造成他们学习兴趣低下,不肯用功或根本不想学等情况。陶行知先生说,鱼在岸上,你若把它陡然放下水去,它的尾和鳍,都能得其行哉,行动不已。鸟关在笼里,你若把它放到树林里去,它一定会尽其所能,前进不已。活的教育,正像鱼到水里,鸟到树林里一样。再比如花草到了春天受了春光、太阳光的同化和雨露的滋养,于是生长日速。给学生一定的自由,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快乐地畅游,必定可以发挥他们潜在的学习能力。我们可以经常性反思对学困生的任务与要求是否适当,及时调整思路,促使其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后再想办法作进一步发展,循序渐进,有步骤、分层次合理安排他们的学习进度,步步为营,收获成效。在班级树立正确的评比观念,实施分层次评价,为他们创设宽松和谐的生活与学习空间,让每个学困生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使每名学困生在积极、主动、奋发中争取更大的进步。

最后,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关爱和激励相结合,弱化学习压力,树立适度的学习目标,鼓励他们积极向上,推进学困生循序渐进不断进步。

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办教育的人,总要把小孩当做活的,莫要当死的。我们不可能用一种模式教学、一个标准要求所有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由于差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再造想象能力差,实现不了问题的类化,在知识的接受能力上与优等生、中等生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从差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按照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在要求上要降低标准,对于较难的问题,在理解上降低了层次,只要求能够正确运用就行了。每个学生的成长都凝聚着教师无私的爱,学困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希望拥有友谊和温暖。这时,要给予他们发自内心的爱,真诚地指出其不足和缺点,多教给他们实用的学习方法,提出合理可行的改正措施,并激励他们学习先进、敢超优秀、刻苦努力、积极奋发,以实际行动去改变生活和学习状态,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进步与成功的快乐。


陶行知说:“小学校里学生小,房子小,薪水少,功课多,辛苦得很,哪有快乐?其实,看小学生天天生长大来, 从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如同一颗种子的由萌芽而生枝叶,而看他开花,看他成熟,这里有极大的快乐。”看到学生健康茁壮成长收获的是为师者的无尽快乐,那么,看到学困生,不,他们不再是学困生了,看到他们具备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方法、超强的学习能力和交际水平时,那神情中对曾经岁月的自豪感和对未来的憧憬自信斗志满满,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收获的快乐和自豪不是更多吗?呵护学困生,同塑自豪岁月!

看他开花 看他成熟

杨欣

打开《重读陶行知》,习惯性先翻看目录的时候,就被这个标题吸引了,于是选择直接引用为了文章的标题。作为一线教师,很惭愧,对于教育大家陶行知先生的了解,仅局限于只言片语,很幸运,在这个暑假,能够跟随李镇西先生重读陶行知,深入的了解陶行知先生,了解这位大先生的教育之光。

李镇西先生说:“只要您还想当一个有良知、有爱心、有胸襟、有智慧的中国教师,恳请您捧读陶行知,走进他的精神世界,您会发现,——陶行知的每一个字,都闪着光,温暖而明亮,永远照耀着我们的校园、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室,还有我们的灵魂……”作为教师,必然是有良知的,这不仅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底线,更是作为一个人的底线,但我们不只是要自己做有良知的人,更要我们教育过的孩子也是有良知的人,这就需要更多的爱心、胸襟和智慧。

一、爱心陪伴,童心同长。

李镇西先生对陶行知先生的伟大爱心有新的理解,认为先生在有一颗真诚博大的爱心的同时,又有一颗纯洁无暇的童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面对的还是一群孩子们,面对他们“幼稚”的行为,“幼稚”的语言,我们要和他们一样拥有童心,使自己具备“儿童的心灵”,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待,用“儿童的情感”去体验,用“儿童的兴趣”去热爱,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才能陪伴孩子们共同成长。课堂上,我们要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用孩子们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给他们,课间,我们要用同龄人的思维与情感去倾听他们的诉说,去走进他们的内心。上学期,刚上初一的一个小男生,下课总喜欢向我展示他的绘画作品,向我描述他课后阅读的内容,虽然我都会予他肯定,但因为他的历史成绩一般,所以谈话的最后总会不自觉的落脚到历史知识上、历史成绩上,很显然,这和他的兴趣点有点违背,慢慢的,他找我的次数越来越少,虽然他的历史成绩在进步,他的课堂表现也越来越好,但在课后再也看不到他欢呼雀跃着带着他的作品奔向我的样子,说实话,我很失落,这不是我想看到的状态。当老师久了,和孩子们的谈话内容总会不自觉的转向成绩,这没错,但除了成绩,孩子们还有很多其他的闪光点期待我们的发现和肯定,在课堂之外,或许我们应该有成绩之外的其他很多的谈话内容,在课堂之外,师生之间的谈话也可以是神采奕奕的状态,这时的我们,应该也是一群孩子,和另一群孩子谈论着孩子们的事,感受着孩子们的欢乐。

二、打开胸襟,包容接纳。

孩子始终是孩子,有孩子气的语言,有孩子气的行为,甚至有些孩子的有些语言和行为真的很气人、很伤人。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任务除了积极发扬每个儿童固有的优点之外,正是要根据事实,肯定他们的错误,从而改正他们的错误。”每次在课堂上被犯错误的孩子气着的时候,去找班主任了解了解孩子的情况,又总会莫名的觉得心疼,因为很多孩子犯错误的频繁犯错误的原因,“根本上是由于环境造成的”,不良的家庭环境,让孩子缺乏规矩意识、缺乏对人基本的尊重、缺少同理心等等,他们觉得出格的行为或语言可以引发更多的关注,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不能纵容,但在不纵容的同时,需要更多的包容和耐心,让缺爱的孩子感受的到关注、感受的到爱意、感受的到尊重,一个被关注的、被尊重的、被爱着的孩子,一定会慢慢被转化的。

三、选择相信,用智转变。

李镇西先生说:“不承认‘差生'存在的老师,或许有真诚的爱心;承认‘差生'并研究和转化‘差生'的老师,不但同样有真诚的爱心,而且还有丰富的智慧。”对于这个问题,我相信很多老师都还一直在路上,李镇西先生将陶行知先生的方法归纳出了七条原则,或许会是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条正途,一是相信孩子,二是分析原因,三是转移精力,四反思方法,五是集体惩罚,六是专家医治,七是同情照顾。相信孩子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相信孩子太重要了,每次在被气到七窍生烟的时候都会有再也不管了的冲动,但平静下来时,又会不断的告诉自己,他们只是孩子而已,要坚信“难管的孩子多半不是劣童,也不是真正的坏蛋”只有坚定了这个信念,接下来的六步才有意义。反思自己提升我们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一环,我们经历的是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我们面对的是无数,而学生面对的却是唯一,我们要时刻反思我们的语言、我们的行为是否无意的伤到了某些孩子,反思我们“齐步走”的教学方式,是否让某些孩子自我放弃了,反思我们是否能关注到真正需要关注的那些孩子,李镇西先生说:“所谓的‘教育公平',有时候恰恰是‘差别化对待'。”

三寸讲台,方寸之间,擎着爱与责任,花开花谢,四季轮回,送走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留下我们原地坚守,坚守着胸中的梦,守护者心中的情,戒除浮躁,静下心,沉下气,放慢脚步,跟随着学生成长的节奏和步伐,用耐心和爱心看他开花,看他成熟。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燃灯者》读后感
相关作文
最热作文
关于本站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站长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