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电影《我本是高山》影评:哪来这么多恶评?

时间:2023-11-19 17:04:17 作者: 浏览:0
《我本是高山》哪来这么多恶评?
原创 小瑜行书

不过是一部关于一个支教寡妇的玛丽苏青春疼痛文学作品罢了。

最近,关于中国办女校的杰出人物张桂梅老师的电影《我本是高山》引发了热议。


尤其是其中的一些改编元素引发了广泛关注,随着观众们的深入讨论,我们不得不正视其中一些贬低女性的情节。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些改编,并从现实角度反思这些情节是否合理,是否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1. 伟大人物变成为死去丈夫圆梦的寡妇


☜回忆亡夫的张校长 vs 党员身份绝不放弃的张校长


电影中,张桂梅老师被改编成了时不时回忆亡夫、寻找坚持下去的理由的寡妇形象。这样的改编是否对原著人物的伟大形象进行了歪曲,将她简化成了一个依赖男性支持的形象?是否夸大了女性领导者的脆弱一面,而忽略了她们的坚强和独立。

贵电影是否应该更客观地展现女性领导者的坚韧和智慧,而不是通过夸大她们的脆弱来引起观众的共鸣。

女性在领导职位上的优势和价值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而不应成为电影情节中的负面元素。这种呈现方式不仅不符合张桂梅老师的真实形象,也有可能对观众产生误导,影响对女性领导力的正确认知。

2. 被剥夺教育资源的山里女孩被塑造成不学无术的懒汉

☜厌学逃课的街溜子 vs 重男轻女的思

电影将现实中因多子女而被迫辍学的女学生改成了厌学逃课的街溜子,观众质疑这种改编是否忽略了现实中存在的女性教育不公平问题。事实上,重男轻女的思想导致了很多女孩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电影是否更应该直面社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刻画角色来制造戏剧性。

搁这演青春疼痛文学是吧,爹的一天天脑子里只有这点东西了。

将她们塑造成不学无术、懒散的形象是否是对现实中仍在努力奋斗的女孩的不公平描绘?是否过于简单地将这些女孩描绘成社会底层的代表,而忽略了她们所面临的真实困境和对未来的努力。

掩耳盗铃,到底在害怕什么啊。

这些令人愤怒的改编点揭示了电影在呈现女性形象和伟大人物时可能存在的问题。将伟大人物简化为寡妇,将山里女孩描绘为不学无术的懒汉,都有可能加深观众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缺乏真实的反映。

☜呼吁更真实的女性形象

在未来的电影创作中,我们希望看到更真实、多元、富有深度的女性形象。将伟大人物简单化,将女孩描绘成刻板印象,不仅是对观众的一种误导,也是对现实女性所付出努力的一种不公平对待。

倡导真实、积极、多元的女性形象,为社会创造更加平等和包容的文化氛围。

3. 酗酒的母亲 vs. 大山里的妇

电影将原著中的酗酒的父亲改成了酗酒的母亲,这样的改编引发了观众的质疑。大山里的妇女,尤其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是否有资格或理由沉溺于酗酒?这样的情节是否过于刻板,忽略了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大山 女人 母亲 酗酒,那谁想破脑袋才把这几个词联系起来的吧。


4. 情绪化的恋爱脑 vs. 放弃工作的女教师

电影将原著中支教的女教师改成了情绪化的恋爱脑,甚至放弃工作围着孩子打转,引发了观众的疑虑。这样的改编是否在迎合社会对女性应该专注于家庭的刻板印象,而忽略了女性在职场上的努力和价值?

贵电影是否应该更客观地描绘女性在事业和家庭之间的平衡,以及社会是否应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机会。

一些“男冠女戴”

☜电影改编的社会反思

这些电影改编的争议,更深层次地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教育不公、家庭期望等问题。观众的愤怒不仅仅是对电影创作者的质疑,更是对这些社会问题的不满和呼吁。

☜致敬张桂梅,女性领袖的坚韧

首先,让我们向张桂梅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她是中国办女校的杰出领导者,时代楷模,用她的坚韧和智慧,为女性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这个女性权利依然面临挑战的社会,她的努力和领导力为无数女性铺平了道路,让她们能够自信地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张桂梅老师是女性领导力的楷模,我们期待她的形象在电影中得到更加真实和正面的呈现。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每个女性赋予更多机会,女权不仅仅是女性的事,更是社会的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此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我本是高山》影评
相关作文
最热作文
关于本站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站长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