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一方水土一方人作文

时间:2021-09-15 11:43:13 作者: 浏览:0
刘?璇


还记得那一次去陈炉古镇研学,一路探寻古窑。靠依于青山之侧的古镇,素雅而又端庄,古朴的砖路上,连尘埃都镀上了岁月的痕迹。灰墙黛瓦之下,几千载中华陶器文明,在这片土地上从未断绝,养育了一方水土一方人。

沿着曲折的小路走,我看见拉车的人,面色黝黑,牵引着破旧的车子,在路上轧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我看见卖货的店主,坐在小木凳上,手中摇着一把大蒲扇,扇出微微的风;我还看见那些曾经“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的巨大窑炉,早已灭尽烈焰,无言地立在道旁,在窑口的深处依稀有小股灰烬随风而舞……在这不受外界打扰的古朴小镇里,那些用双手塑型泥土,从窑口把格式器皿小心翼翼地捧进捧出的身影,给了我最深的感触。

昏暗的屋子里摆了几张转盘,一位饱经沧桑的老匠人从屋外走了进来,他的背吃力地弯着,脸上与手上的皱纹展示着岁月对他的磨砺,只有那灰黑色的头发显示出他还不是一个垂垂暮老之人。当他转过身来,我却被他那双明亮的眼睛所震撼:那双黑而有神的眼睛闪着坚毅与智慧的光芒,就像是一件朴素的花瓶上嵌上了两颗闪耀的宝石。他那双宽厚却又有些皮肤松弛的手握着一块厚重的陶泥。他要向我们做示范了。

当转轮转起来的时候,苍老的手却突然灵活起来,它们不断地在陶泥上翻着花样,紧实的陶泥此刻却变得像面团一样,任它们摆布而不反抗。在那双手的指引下,陶泥扩大又缩小,伸长又缩短,时而变成一只花瓶,时而又变成一只碗,老匠人用他炉火纯青的技艺,指挥着陶泥翩然而舞。很难想象,这样的神功背后到底有多少几十年如一日般的刻苦练习?到底有多少几十年如一日般的坚忍守候?岁月沧桑,在他的双手上留下了厚厚的老茧和深刻的褶皱,也留下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民族技艺和坚毅的品格。而最让我深受感动的是那双手间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那可望不可及的文化传承,深沉得如同一坛老酒,即使尘封在深窖里,一旦接触新鲜空气,便会飘香四溢,熠熠生辉。

坐在转盘前,我将双手搭在那捧有温度的陶泥上,随着转盘的匀速旋转,陶泥在我的手下缓慢地变换着造型。我盯着面前的陶泥,显然它已经从老匠人手下的面团恢复了倔强的脾气,我尽力让两只手保持平稳,却耐不住它左摇右摆。就在这时,一双有力的大手压在了陶泥上,奇妙的事情瞬间发生了,我眼见那团陶泥变得点头哈腰,俯首称臣。陶泥快速地移动,变得光滑、挺立,变成了我心中的模样。看着那立在转盘上高挑的花瓶,内心微微激荡,它是多么的与众不同,我从中可以鲜明地感受到一种沧桑,一种遥远的沧桑。老匠人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里都蓄满了慈祥,他用略带嘶哑的声音说:“小姑娘,还要多练习。”

也许,很多人在听到制陶匠这个名词时,都会感到有些陌生。的确,这些用双手丈量泥土的工匠坚守着内心的坚毅,与城市的熙攘隔得太过遥远。他们用心血铸造的作品,也许会成为某些城里人家的装饰,也许会在若干年后成为博物馆里珍藏的精品,在闪烁着神秘光泽的玻璃罩里面,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中华文化灿烂悠久,陶艺只是其中之一,古镇上的制陶匠人,不正是用岁月换坚守,用生命换匠心的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接班人吗?

站在古镇厚重的土地上,极目远眺,苍穹之下低矮的房屋直抵天边。除却历史的沧桑,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用双手代代相传了璀璨的文化硕果与智慧结晶,延续了一方宏伟文明的中华文化!我的内心泛起涟漪,我们都是中华文化的接班人!

指导教师:赵文艺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争当生态小公民作文
相关作文
最热作文
关于本站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站长
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愿意作品在本站发布,请联系QQ769913200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