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我们这儿的年

时间:2023-01-29 09:24:08 作者: 浏览:0
郭少华:我们这儿的年
原创 郭少华 水先生的语文生活

过了腊八就是年。记忆中豫东北农村的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这天也叫“小年”、“祭灶”。漂泊在外的游子,无特殊情况是要在这天赶回和家人团聚,因为要送灶王爷升天。
傍晚,点挂鞭炮,吃完饺子,大人们就在锅台上摆好一袋芝麻糖,一盆牲口草料,一碗水,点蜡烛敬香,然后把灶王神像小心揭下,点燃,一家人跪在灶台旁,围着火叩头,此时大人们边叩头边祷告:“二十三,小年到,料备好,马吃饱,一路顺风平安到;水清凉,糖果甜,请对玉帝进好言。”祈祷灶王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灶王爷就顺着缕缕青烟升上了天。
二十四扫房子。一家人分工合作,擦门窗,扫墙壁、房顶、庭院,刷洗桌子、板凳、碗筷、盘子等。每家每户都要把室内室外、犄角旮旯清扫一遍。扫除一年的污垢、不顺和晦气,欢欢喜喜过大年。
二十五就开始准备过年和待客用的所有饭菜。大人们要赶几个年集,买回过年所需,然后煎炒烹炸。炸豆腐,炸鱼虾,炸油条,炸丸子;炖猪肉,炖鸡鸭鹅等。
不知是饲养技术先进了,还是平时吃肉多的缘故,现在的猪肉再也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
记得小时候,父亲每年都从集上割回来一大块肉。肥肉膘子很厚,瘦肉鲜红且有弹性。父亲磨好刀系上围裙,把肉放大盆里用温水洗净。先切下几个肉方子,起五更时当供品,然后再把肉里面的骨头踢出来,就把大铁锅坐到煤火上,放茴香、葱段、姜片、辣椒等佐料,把肉方子和骨头放锅里煮。
父亲把剩余的肉切成小块,一手拿一把刀,“咣咣、咣……”的剁成饺子馅。等剁好馅,大铁锅里的肉也炖熟了,香味从屋里飘到屋外、院外。从胡同里路过,就能闻到浓浓的肉香,直戳人的味蕾,令人满口生津。
我最爱啃骨头和吃肉方子上面的红肉,吃完后,弄的满嘴满脸都是油。咂吧一下嘴儿,打个隔儿,余香犹存,回味无穷。
二十八蒸枣花,每家每户都要用上好的白面蒸花糕。母亲蒸花糕、枣山、枣花是出了名的。先用剪刀、筷子、梳子按压修剪出各种图案,然后再点缀上红红的大枣,图案精美,造型各异,每个花糕都是一件艺术品。

二十九贴窗花,贴对联、贴天爷、灶爷、财神爷;摆好香炉,烛台;中堂挂好写着已逝先人的“家堂轴子”。下午手持车马轿(高粱秸中间劈开加几张黄纸)去祖坟把爷爷奶奶等先人请回家过年,把轿子放到中堂的八仙桌上。正月十六过完年,手持轿子再把先人原路送走。
大年三十,吃罢早饭就开始准备年夜饭包饺子用的面和馅,有肉馅有素馅。中午简单吃点,全家人围在一块儿就开始包。揉面的,擀皮的,包饺子的,先把五更吃的饺子包出来,然后再包年夜饭吃的。
下午两三点钟,大多数家庭已包完水饺,村东村西不时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开始下饺子吃年夜饭了。尤其是这一年娶新媳妇的家庭一两点就开始拉鞭炮。我们这儿有个讲究,谁家吃的早,来年就会过得好,生活富足,人财两旺。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锅里水烧开后,大人早就把长长的红鞭炮挂在院子里树杈上,小孩子拿着香头引燃药捻子,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水饺也倒进了锅里,饺子在沸水里翻滚几次,就可以盛碗上桌了。
盛的第一碗,谁也不能吃,大人端着碗走到各个神位前,口中念念有词:“天爷、灶爷,财神爷、井王爷、保家姑姑等七十二位全神,列祖列宗,今天大年三十,都回家过年,保佑全家平安、六畜兴旺、新年发大财……”等祈福的话。
供奉完再把这碗饺子倒进锅里,然后再盛几碗给爷爷、奶奶、叔伯送过去,这是敬亲孝老的传承。
然后全家人围在一起吃饺子。现在条件好了,大多家庭也准备一桌丰盛的菜。一家老少围坐一起喝酒,嗑瓜子,聊天,看春晚,通宵不眠,谓之“守岁”。等新年钟声敲响,在院子里燃放几个二踢脚或震天雷,然后和衣而睡,三四点起床,谓之起“五更”。
这时孩子们也要被大人从被窝里强拉出来,即使一百个不情愿。因为这是新年第一天,也是新年第一顿饭,一定要早起,还要多吃几碗。
记忆最深的是八岁那年,早晨四点,我睡梦中听到父亲喊:“快起来,点鞭花!”我揉着睡眼走进厨房,母亲已经烧开了锅里的水,父亲也挂好了鞭炮,我拿着香头引燃了鞭炮上的药捻子,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后,饺子也熟了,然后母亲就盛碗,一个碗里三四个水饺,每人都要吃三四碗。寓意是吃得多,才能身体好。
我们这儿还流传着,五更第一顿饭,谁吃到包有钱币的饺子谁最有福。每年总是我吃到。吃着吃着,只听“嘎嘣”一声,牙齿咬到了钱币。后来才知道,母亲在那个饺子上做了记号,是故意盛到我碗里的。
大年初一讲究也挺多。比如,太阳出来之前不能扫地。因为扫地就是扫财,即使天亮了,也要从大门外往院里扫。生怕把财扫出去;五更里是不能上厕所的,要让看厕所的神也休息一天;五更里也不能打碎碗碟,无意中打碎了,就要口中念叨:“岁(碎)岁(碎)平安!”再用红布或红纸包裹就能破解;另外,五更里小孩子也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因为说的话可能会应验。
吃过五更饺子,新的一年来临,晚辈们开始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们则把“压岁钱”分给孩子们,高兴地接受着晚辈的祝福。
自家拜完年,大人在院子里稀稀拉拉撒满芝麻杆。家堂轴子前、各神位前点燃蜡烛和香火,摆好供品,然后开始给街坊邻居拜年。一般以家族为单位,男女分开,三五成群,人数不等,家族人多的可达十数人。大街上,胡同里熙熙攘攘,欢声笑语,见面拱手互贺新年好:
“你们起的早!”“你们起的也不晚!”“跑的脚后跟疼!”
“快转完了吧?”“差不多了。”“我跑的腿肚子疼!”
家族里的长辈们则是备好香烟、糖果、瓜子在家等候年轻人来磕头,家里富裕点的,还会温上一壶酒,好酒者来了就端两盅。五更这两个时辰,是长辈们笑得最多的,也是最开心的。我们这里还有个讲究,五更里不给卧病在床的长辈拜年,说那是诅咒老人。
街坊邻居大拜年结束后,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家吹灭蜡烛,收起供品,短暂的休息后就要去“串亲戚”。
初一这天大多去舅家、姑家。初二是已出嫁的姑娘回娘家的日子。女儿携“姑爷”带重礼回娘家拜年,岳父母好酒好菜盛情款待。“姑爷”一年中充当儿子的角色,但这一天被称为“贵客”,吃饭喝酒坐上位,其他人是“陪客”,还要轮流给“姑爷”敬酒,不醉不归。
“年下剩菜,破五剩面。”初五也称为“破五”。家家户户都要用大年三十剩的菜(年年有余)包饺子,谓之“捏破五”。剩的面擀成面条,和饺子一块煮,谓之“风搅雪”。饺子熟了点鞭炮,然后盛碗上桌,全家人一起再吃个团圆饭。这一天一般是不去“串亲戚”的。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观灯、放花是这一天的重要活动,除了“观灯”外,还要去逛庙会。庙会上,艺人们描眉画眼,穿着花红柳绿的衣服,踩高跷、耍狮子、跑竹马、舞长龙等热闹非凡。这天除了吃水饺,还要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最热闹的是傍晚放烟花。前些年我们村是家家户户兑钱,统一采购,定点燃放,全村人围观。后来没人组织了,都在自家大门前燃放,全家人热热闹闹、欢声笑语。
过了十五这一天,整个农历年就算过完了。现在随着“禁放”的颁布,人们都不点鞭炮了,年也少了年味儿,但是其他程序还是有的。这三年的疫情,弄得“串亲戚”也省了,随着今年管控的放开,人们又可以走亲戚拜年了。

最后科普一下有关年的传说: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深山密林中,身长十数尺,眼若铜铃,来去如风,嗷叫时发出“年~”的声音,人们管它叫“年”。
“年”形貌恐怖,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zhì),有时也吃人,人们谈“年”色变。
时日一久,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趁夜色出山,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人们还发现它害怕三样东西:红色、火光和巨大的响声。于是人们在除夕“年兽”将要到来的时候就会聚到一起,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驱走年兽。
年兽被赶走后,人们总会走街串巷互道祝贺。感谢祖宗,感谢乡邻保佑,没被年吃掉,又熬过一关。就有了“年关”的说法。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年味作文17篇
相关作文
最热作文
关于本站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站长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