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作文7篇

时间:2023-06-10 07:44:14 作者: 浏览:0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柳?F睿

第一眼,在博物馆,我看见了它,它孤独地在展台上矗立着,一层玻璃隔离了我与它。即使这样,我依然被它瓶身上那靛蓝色的繁杂花纹所震撼,那种典雅端庄的气质,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

从那时起,我就在思考:这样的青花瓷器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它的工艺又有何特殊之处呢?

后来,我有幸和父母一起来到中国“瓷都”——景德镇。在这里,我们遇到一位专业向导,从他的口中,我得知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它是用含有氧化钴的钴矿石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火焰一次烧成。看似简单的步骤,实践起来却难于上青天。熟练老道的匠人烧制一瓶青花瓷,少说也要一个多月,还要随时面对失败的风险。也正因为它是中国瓷器的集大成之作,才能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送给其他国家,这是中国工匠们的荣誉。

在制作青花瓷的所有程序中,画坯这一道工序是最为重要的。制作者要用毛笔沾上颜料,直接在坯体上绘制山水花纹,这一步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颜料能否在炉内发生还原反应,从灰色粉末晋升为靛色纹饰,为青花瓷创造神韵。

我曾亲眼观摩过这一过程。匠人的一笔一画,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尝试,牵动着我的心弦。因为一笔出错,则“满盘皆输”。这样的探索,使我对青花瓷的制作有了一定了解,也促使我进一步去研究它。

我也曾试着去制作属于自己的青花瓷,可最终以失败落幕。我不遗憾,毕竟我不是工匠。就像科学家对科学不懈的追求一样,每个匠人都在不断的实践中成长。或许这青花瓷,是古代劳动人民无意间创造出来的。但后人努力地传承这项技艺,并不断改进,正是他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才有了今天的模样和璀璨。

我们也许成为不了科学家,但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青花瓷,是时间送给中国的礼物,也是送给我的礼物。是它,让我学会了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探索事物的本真。


牛奕匀

天空,蔚蓝无云;大地,万物生长。微风卷走阵阵冬霜,迎来浓浓春意,一低头,土地上的一排小黑点引起了我的注意。

凑近一看,原来是一排蚂蚁。它们排着整齐的队列,向着一块食物走去,可令我惊讶的是,等它们分完食物后,竟是沿着原路返回。它们是如何沿着原路返回的?是如何分辨来时的路呢?我不禁想起了《昆虫记》中法布尔的实验,于是决定用实践来印证我的猜想。

我猜测它们是通过嗅觉找到原路。于是,第二天,我在地上撒了一些面包屑以此吸引蚂蚁的注意。果不其然,蚂蚁大军出动了!我在它们走过的路上喷水,并用树枝将泥土翻动,做完一切后,我站在一旁,期待着蚂蚁们的表现。当它们再次面临同样的路,气味却不一样了,队伍就变得松散。很快,有几只胆大的蚂蚁沿原路返回,整个队伍也跟了上去。看来,嗅觉并不是它们找到原路的主要影响因素。

我再次猜测是视觉。我用同样的方法吸引了蚂蚁,在路上铺上了白色纸巾,这下,不仅气味被冲淡了,路面也变得完全不同。可当蚂蚁们返回时,它们并没有犹豫很久,不一会儿就穿过纸巾回到洞穴。

如果视觉也不是原因,那究竟是什么呢?我仔细地翻看书本,一字一句都不敢“放过”,生怕漏掉了什么。终于,在尾声处有了惊喜的发现,法布尔将一只蚂蚁放在离队伍较远的树枝上,这只蚂蚁花了半小时却也没有找到回去的路。我按照书上的方法尝试一番,果不其然,蚂蚁迷路了!原来蚂蚁能按原路返回是基于它的记忆力。

乌黑的蚂蚁点缀着土地,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让理性的光辉遍洒全地。


杨致远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在这个时候,一只只蜗牛便如黑色的细流一样从阴暗的下水道中涌出,争先恐后地迎接雨水的滋润。

每当银针般的细雨悄悄落下时,小区里的蜗牛便成了我的玩伴。可惜它柔软的身躯和分泌的黏液让我望而止步,只感叹“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在寂静的雨天,我如同蜗牛一样缩在雨衣里,蹲在地上静静地观察几只蜗牛在人行道上嚣张跋扈地缓慢横行。有时一颗水珠打到它的触角上,抑或是感觉到了我的呼吸,它的触角便会不安地前后摆动,停下来如同一座雷达。

一次,并驾的两只蜗牛听到了我的脚步声,藏匿在壳中,这让我有了仔细观察的机会。我用手轻轻拨动两只蜗牛,它们都侧身倒在地上,不时会偷偷将一只触角伸出来,见它面前的“怪物”还没有离开,又迅速将触角缩回去。我小心地将两只蜗牛放在手心,端详起它们的螺纹......

突然,我发现了异常!两只蜗牛壳上螺纹旋转的方向相反,一个向左,一个向右。我有些疑惑,难道蜗牛壳的旋转方向是随机的、还是有规律可循?

为了寻找出普遍结论,我追寻科学家的脚步,打算寻更多的蜗牛来验证我的猜想。我在氤氲着泥土芳香的草丛中又捉了十几只大大小小的蜗牛放在路边的台阶上“一”字排开,仔细观察,发现全是右旋。我看着那只左旋的蜗牛,将其他右旋的蜗牛围绕着其摆放,一眼望去,那只左旋的蜗牛如同一条鱼身上有一片方向相反的鳞片那样显眼。

为什么这只蜗牛是左旋,难道有什么珍稀品种被我发现了?我将它们留在草丛中,带着疑问回到了家中。查找资料后,发现这只不过是生物普遍的变异现象。但左旋的蜗牛相对罕见,就像人的左右撇子一样。

虽然我确实没有发现珍稀物种,但我收获了一个有关蜗牛的知识。虽然我不是真的科学家,但我却像他们一样思考实践,而且在我的内心种下一颗求知的种子。


杨子涵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含苞待放的栀子花上时,我已从睡梦朦胧中睁开眼,任由习习凉风与天蓝色的窗帘在鸟鸣中舞蹈。我揣着杯开水,望向楼下的大路,路边青草丛生,行人稀少,路的尽头是我一会要前往的地方。

一小时后,我已到达教室。一抬眼,一盆被放置在讲台上的小绿萝映入我眼眸。本应在春末夏初宛然成长的生机之物,不知怎的竟像刚从医院出来的病人,脸色“苍白”,身材枯瘦,蓬头垢面,面黄肌瘦。

小绿萝到底生了什么病?我不能对眼前生命的消逝视若无睹,我下决心要帮她“恢复健康”。我双手捧住小绿萝,轻放在桌子上。我用手指轻轻扒开耷拉着的枯叶,按在盆中的土壤上。这时,我发现了小绿萝的“病因”之一:土壤太干燥。无充足水分,导致小绿萝缺水了!绿萝可是喜湿的植物。我赶忙去找喷壶,给小绿萝补水。

一段时间后,小绿萝破茧重生,比以前精神多了,我悬着的心稍稍放下来一些。真希望小绿萝能像我们一样活力四射,无忧无虑。可小绿萝仍有些颓靡,我必须继续为小绿萝寻找恢复青春的那剂良药。

四日之后,雨后初晴,空气中仿佛藏了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呼吸也变得畅快,我因此心情大好,按耐不住户外踏春的欲望,咚咚跑下楼,大口呼吸着。极度的愉悦促使我走向更亲近自然的深处,我抬头仰望青葱挺拔的桉树,忽然听见“嗖嗖”的声响,不久远处一根树枝缓缓倒下。

我小心走向“砍树”的人,发现他穿着专业的制服,熟练的抬起大树干,扔进身后的大车里。“师傅,这树长得多好呀,为什么还要修剪它呢?”师傅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准备着工具,一边回答我:“姑娘,你不知道,这桉树是移植来的,树根在移植途中恐怕被损坏了,蛮影响水分的吸收;剪掉一些枝干,这树啊才能长得更壮,活得更久……”我恍然大悟,我心心念念渴望得到药方,终于找到了。

翌日,我用剪刀裁去小绿萝的黄叶和老枝;每日,我也去按时打理它,它已经像个青春期的少女,开始茁壮成长了!

虽然我的小绿萝现在清新秀丽多了,但我已经长达两个月的绿萝养成记才刚刚开始。在整个过程中,我不断细心观察,发现问题,留心生活汲取知识,最终解决问题,就像一个真正的科学家那样思考。

我想,在我初中毕业后,我也会带走讲台上的小绿萝,这个灵动可爱的小生命承担一份责任,用更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我一起享受大千世界的万般美好!


夏 赫

雨过天晴,林间的树叶懒洋洋地晃着脑袋,一滴滴水珠从梢头滑落,悄无声息地落到地上,又被久旱的大地瞬间吸入“肚腹”。

因为下雨,林地上多了一片小池塘,不深不浅,池底散布着一些青苔。其间有一片小如草籽的黑点,走远了,便看出是一群小鱼。我伸下手去,轻轻捧起几只来,大大的脑袋上镶着两只巨大而凸出的眼睛,身子细细的、小小的;两腮透出一片青绿色的晕影,那是它们还未成熟的腮片。

我环视四周,林深不知处,只有头顶上叶缝间透过的一缕阳光挣扎着钻来。在这山间的深林中,为什么会出现鱼呢?

我在山间走了几圈,也没有发现小溪甚至一丝细流;看来这个池塘中的水只能是从天而降的雨水啊!咦?雨水形成的小池塘如何孕育出生命的呢?

我挠挠头发,百思不得其解,我决定要查出这些小鱼的“家世”。

雨水中自然不可能有鱼籽,奥秘也许就在泥土里。

我用小铲子铲了池底一块湿泥,铺在一个玻璃盆中,然后遍山跑,用雨水又注满了小盆。我把它放在水塘边。

一天又一天,我始终挂念着我的小盆,终于盼到了放假,这次盆里除了我放入的土块和水,又多出了几个大眼睛的小鱼苗!实验成功,我兴奋极了,鱼籽就藏在土壤中。我又查阅了百科全书,这才了解到这是鸟类帮助它们传播了后代,又因为鱼卵生命力极强,所以它们机缘巧合在土里安了家,条件合适便会破卵而出。

我的疑惑解开了。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用不同眼光看待平常事物,便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惊喜相伴。


张祖轩

炎炎的夏日已然离去,唯有几声稀疏的蝉鸣留下它曾经来过的印记。临近黄昏,于小区边的林荫小径上漫步。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小径边未显秋意,还是那样的林风,那样的花树。唯一的变化是树丛中的一株高树上开出一连串明黄的花,在暮色的清风下,微微摇曳,似孩童的秋千,在流云下骀荡。亲爱的读者,或许你读到这里会感慨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啊。

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这是一幅极不调和的景色,那花似乎沿着一根树枝而上,在树的一端排成近似一个"一"字,一朵朵花像被提着线,本应满树绽放的自由花朵,而今却被束缚在同一条线上。与其说是树开花,不如说是这些花被一同挂在树枝上。再仔细瞧瞧,更奇怪的景色出现了,约摸八九米高的树上,一条细细长长的丝瓜垂着挂下,丝瓜藤人人皆知,丝瓜树怕是天下仅此一个。
路过的行人似乎也注意到这自然所赋予的奇怪馈赠,嘴里嘟囔着:“真是个奇怪的丝瓜。”语罢,便转过头来,重新投入到他们的行路里去了。
我心中不免冒出疑惑——“真的存在丝瓜树吗,还是一些别的原因使然?”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昂着头,学着科学家做研究的样子,仔仔细细地观察,我拨开树丛走上前去,这才看清,哪有什么丝瓜树,不过是个丝瓜藤沿着树干生长,越来越长,直至从树叶里探出脑袋,开出金灿灿的花。

回家后,我翻阅书本查询百科知识,原来呀这世界上并不存在什么丝瓜树,只是因为丝瓜是一种懒懒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不喜欢挺起自己的小腰杆,而是喜欢缠住别的植物或杆子后再开花结果,看来小丝瓜们深谙背靠大树好乘凉这一道理呀。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让我对自然有了新的认识。


倪馨悦

“虎尾兰不要浇太多水!还有,不要经常拿出去晒太阳!”

“但不浇水就会干死啊!它不是喜欢阳光的植物吗?”

周日的清晨,从爸爸妈妈的争论中开始了。

爸妈很喜欢绿色盆栽,于是,一年四季,阳台上几乎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春日,是文竹的天堂,既身姿潇洒又清新淡雅;夏秋,君子兰、蟹爪兰大显身手,开出的花更惹人喜爱。冬日的绿萝,叶子从阳台垂下,一米长的绿色枝叶相衬托着,是温婉的长发姑娘。

植物让人看着赏心悦目,但其背后却是一次又一次的经验以及激烈的争论。对这盆虎尾兰,我是不感兴趣,但爸妈却独中意它。而现在,看着它绿长的大叶变得枯黄无生机,他们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急又代表着更糟,几天的不懈浇水晒太阳,像王一般伺候着,一片叶子终于彻底宣告死亡。

饶是我这样不爱花草的人也秉承着科学探究的思想去思考:怎么越精心侍弄却适得其反呢?于是,我开始实践。阳台上的虎尾兰奄奄一息,但它骄傲的叶子扔挺立着,我拿着手机,开始将它与百度上的对比。“没错啊!它需要多浇水,可为什么叶子还是黄了呢?”我喃喃自语。但当看到紧凑的大叶片下,那湿的仿佛能一捏就能滴水的土壤时,终于找到问题了!

爸妈被我的动静吸引过来,看到可怜的盆栽,刚要争辩,却见我大手一挥道:“七、八天再看它,从现在起,你们不必再动它。”这下他们都有些惊讶,就连主张少浇水的妈妈也疑惑了。“这么长时间真不会死?”“不敢肯定,但资料上这么写的,况且,实践出真知!”于是,身后的盆栽随风晃晃叶子,好像在感谢我!

七、八天后,虎尾兰焕发生机,继续“虎虎生威”,果然,它要水,却不能勤浇!看着这盆虎尾兰,我突然领悟“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的深刻道理。

夕阳西下,雾霭氤氲,暮云??Γ?搪痰幕⑽怖纪ψ呕瓢滓侗呒绦??ぷ?.....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翻花绳
相关作文
最热作文
关于本站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站长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