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最温柔的月光指向故乡的方向

时间:2023-12-17 10:03:35 作者: 浏览:0
刘虹娟

癸卯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夜,我留宿学校未归家,闲得无事在操场散步。心有些烦闷,于是抬头遥望天空,那一抹月光清清亮亮,高高地挂在枝头上,好似一颗硕大的夜明珠,冰莹皎洁;又似透亮的露珠,干净得一尘不染。我正慨叹明月的柔和静美,忽而一朵云朵飘过,似不满月亮仙子就这样赤裸裸地展现给世人看,给月儿罩上了一层面纱,朦朦胧胧的白云盘,羞答答地隐于薄云之后,只能隐约窥见它的轮廓。凝视着月影,我竟有些恍惚地幻视故乡街道巷口那一盏盏明亮通红的香烛,耳朵萦绕起阿嬷的话:“阿妹要乖乖,好好读册啊”。一瞬间,涌起万般愁绪,眼里蓄满泪水,模糊了眼前的月亮。啊!那月光指向的方向,分明是……分明是我的故乡。

潮汕有中秋夜“祭月”的传统,本地人俗称为“拜月娘”。俗谚“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故一般为中老年妇女带着小孩进行拜月,而成年男子多不参与叩拜活动。我们在县城时,拜月通常在阳台的露天天台进行,搭一张圆桌,摆上香案和各式各样的贡品;回阿嬷农村老家时,村里的街坊邻居会把桌子搬出来到街巷口一样,和大伙一起热热闹闹地祭月。祭月前要准备许多繁琐的工作,阿嬷会提前三五天做好各类粿和糕点:红桃粿、甜粿、地豆粿、糕仔……勤快时就多做几样,忙的时候就只做一样,到外面去买一些来拜。我一般会在中秋前缠着她做,做多几个花样,阿嬷很疼我,有求必应,即使偷吃了贡品也不会被打手,只是笑眯眯地说:“爱吃下次多做一点就好了。”后来,阿嬷银白的头发变得花白,每过一年中秋,她的气力就减少一分。当我长得和她一般高时,她没有什么气力去做糕点粿品了。我后来吃的月饼和糕点都是在外面买的,明明味道也不赖,就是感觉阿嬷做的会更好吃些。

将水果时蔬、糕仔粿品等贡品摆上桌台,银烛高燃,金塔层叠,再放上一根会“滴滴滴”响的莲花灯,即可开启拜月。拜月拜月,拜心里思念之人、祷所愿之事。我上小学那会,阿嬷会“贴心地”的放上我的习题册,双双合十,虔诚叩拜,嘴里念叨着:“月娘保号阿奴读册强强。”可惜,不知道月娘是不是没有听见阿嬷的祈祷,我的功课一直平平,成绩也不突出。但是小老太在月夜下佝偻着身子虔诚叩拜的样子,却永远地刻在了我的心头。时光荏苒,岁月不居,故乡月夜的那些人和事犹如珍藏的陈年老酒,愈久弥纯。

我在语文课本里学到,古代诗人多好借“月”这个意象来抒发思乡愁。李白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安石话道:“明月何时照我还。”月阿,月儿,千古之月,中西之月,遥远天际的美好月娘,承载着人们的夙愿期盼的月亮。或许,吟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不只是苏轼,还有无数个思念家乡与亲友的浮萍游子。

操场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起,把我的思绪拉回。我裹紧了衣衫,天边圆月已被云雾全部遮挡,不见踪影,我拿起手机拨通了电话。

“喂,阿嬷,中秋节快乐?”

电话那头传来阿嬷熟悉的声音。“阿妹,在学校有没有吃饱。”

云雾弥散,月亮又娉婷袅袅地现身,闪烁着柔和的月光。

最温柔的月光,指向故乡的方向,慰藉着每一个在外的游子。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心心相聚 终有归处
相关作文
最热作文
关于本站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站长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