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流浪地球》影评 3篇

时间:2019-02-15 13:20:12  作者:  来源  查看:0

流浪地球——人类逃亡的最佳选择


“地球啊,我的流浪地球啊”成为无数生在这个时代的人弥留之际的遗言。它包含着人类这个种族亘古不变的永恒心声---我们要活下去!!!——《流浪地球》
三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通过《三体》这套书了解到刘慈欣,深深被其小说别具一格的科幻风格所吸引。小说将中华文化与科学幻想相结合,具有独特现实的厚重感和幻想的空灵感,小说中诸多经典名句富有哲理,发人深思。所以当流浪地球上映时,第一时间就去观赏了这部电影。


距小说《流浪地球》出世已有十余年,作为一名读过小说的半个科幻迷来说,这次就从以下几点简要来谈一谈这部电影。


人物与情节刻画
电影仅用原著四章中的一章就很好地刻画了小说中特有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刻画细腻深刻,情节丰富生动。

电影构思技巧

电影构思独特新颖,与美国大片中个人英雄主义式的拯救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样是世界末日,面对灾难降临,美国人寻找新的“地球”,而中国人选择希望,选择拯救她,只有拯救地球才能拯救自己的亲人,这很好的体现了“有国才有家,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文化内涵。

交互式体验
电影各场景有着良好的透明度,大量不同材质物体发出的声音都有着极强的质感。影片采用了重工业的风格,并与中国现实情况相结合,比如影片中的行星发动机和人体外骨骼等设备都具有浓厚的重工业感和机械感,在木星最后被点燃爆炸等场景中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重量感,这方方面面都给影片增添了更震撼的交互式体验。

时代意义

作为中国首部硬科幻题材的电影,流浪地球突破了0和1的界限,为中国科幻电影开了个好头,弥补了中国电影在科幻题材上的空白,同时也为公众普及了诸多科学文化知识。作为新年贺岁片,说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不为过。

总体评价

当然电影在科学性、故事连贯性及人物情感刻画等方面还存在某些缺陷,但不失其为一部优秀的科幻大作。希望我们在有批评的同时能给予更多的赞美,期待未来能诞生出更多“飞向太空”的经典。
最后用小说中的一段话来结束这次的影评:中国科幻需要长远的眼光,需要一种务实精神,需要引入更市场化的手段,因为我们着眼于远景,而着手之处则在于一块块“基石”。对于基石,我们并没有什么限定。因为,要建造一座大厦需要各种各样的石料。对于那样一座大厦,我们满怀期待。

作者:薛琢成 沈逸 陈旭

少年与银河


我们的归宿是星辰与大海。

流浪地球
如果说诺兰的《星际穿越》是360度无知识面死角的物理系男神,那么《流浪地球》大概是奔跑在秋天的麦田里大声朗诵尼采诗集的少年。
前者折服于光怪陆离的世界观,后者感化于中国式的英雄情怀。


我从未想过中国特色能够如此毫不突兀地融合在现代科幻的电影情节中。当“北京市交通委第三区温馨提醒您”的机械女声透过音响回荡在放映厅,本土的诙谐与幽默轻轻地掀开了这场长达两千多年流浪的序幕。


不同于大多数西方宇宙题材影片中,人类选择抛弃地球的自救方式,中国人对“家”的执着与坚守,使得《流浪地球》更像是背负家园迁徙的蜗牛。
一万座地表行星发动机带着地球告别太阳系,从此永昼和永夜对立分割半球,地上冰封千里,地下人间烟火。即使深究地球星体特质难以实现停止自转,但在惊鸿一瞥间看到冰川中的东方明珠,甚至是2044年的上海奥运大厦,却也不得不为这与众不同的设定所动容十分。

一望无垠的旅途、漫长无尽的极寒、世代更迭的生与死,都在等待贝加尔湖畔的春意解冻。还有春节的地下城,十二响礼炮声里,国粹麻将的嘈杂声和复古魂斗罗的游戏声都无一不在复刻着中国人无法抛却的念旧情结。学生们还没有放假,朱自清的《春》还收录在语文课本里,一届又一届念念不忘的是春的希望。

屈楚萧长了一张禁欲系的电影脸,虽然演技稚嫩,却凭一身桀骜气质把男主角刘启锋芒毕露的少年感诠释得可圈可点。
从一心渴望回家的少年到甘心远赴苏门答腊救援的CN171队员,主人公的成长作为流浪地球的情感支线,夹杂着“自我牺牲式”的集体主义,就像柠檬夹心的糖果,酸甜难辨。
不像漫威旗下的孤胆英雄,一个人足以拯救一个世界,《流浪地球》的主角团甚至有那么点“废柴”,在第一批运输人员以及CN171小队队员接二连三的牺牲中,他们还是来不及拯救杭州,连苏门答腊行星发动机也是被“饱和式”救援。但依然有无数人自愿“丢卒保车”慷慨赴死,为一颗“火石”,为一个渺远的希望。

希望是什么?
韩朵朵本身就是希望,当韩姥爷坐在冰冻的房间里向死致敬,回忆起生前那场汹涌澎湃的海啸,韩朵朵就是当时被无数双手托起来的生的希望。
用生命完成最后跳线的老何大概也曾是希望,他随身带着妈妈写的纸条——“儿子,记得穿秋裤”——就夹在烟盒里,进入地下城,加入救援队。直到世界末日才舍得点燃一根珍藏的烟,一边絮絮叨叨着“生死如常啊”,一边稳准狠地插上线路,在生死之间延续下一个希望。


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

希望,是少年仰望银河时最闪亮的一颗星星。
作者:鲍群薇

中国有了叫得上名字的科幻片

《流浪地球》,我没有读过原作。电影是文字声光影的立体呈现,之前对科幻片的印象是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系列,斯皮尔伯格的《E.T》,迈克尔.贝的《变形金刚》系列,卡梅隆的《阿凡达》,威尔斯密斯的《黑衣人》系列等。
科幻片是遵守一定科学原理又难以解释原理的又超前幻想预言未来未知的电影类型片。《流浪地球》无疑是中国科幻片的开山鼻祖,从此中国有了可以想的起叫的上名字的科幻片,中国人也开始拯救地球了。为何中国的科幻片姗姗来迟?电影里拯救世界为什么以前都是外国人?电影是一种艺术,进入现代工业商业时代,电影也是一种工业技术也是一种商业载体,优秀科幻电影是把科学假设幻影的不存在的东西呈现出来,“无中生有”,这就需要大量的特效投资。
科幻电影拒绝复制粘贴,不然投资方本来在还可以在迪拜度长假,拍的侵权没票房,赔的裤衩也买不起。如果说文艺片是电影科技金字塔的最底部,科幻片是电影科技金字塔顶端,《流浪地球》的电影特效表现不俗,说明中国电影迈出了5毛钱特效这个坎儿,感谢吴京免费撑场,还冒险搭6000万助资,科幻片不是一般烧钱的节奏,让“流浪者”空手套“战狼”。
科幻片要有科学结构逻辑,就像哆啦A梦它能飞起来是头顶有竹蜻蜓,不是像魔幻片里的神仙用法术不依靠科技外力腾云驾雾自由飞翔,电影里的科学逻辑需要作者构想,当然《流浪地球》的作者兼本片监制刘慈欣做到了(刘慈欣,出生于1963年,祖籍河南,山西阳泉长大,就读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后于山西娘子关电厂任工程师)。他的工作经历,显然他是有能源理论基础的,他是讲科学的理科作家,中国科幻教父。幻想出来的东西如何更科学样式展现出来,如太空国际空间站需要当代科技顾问,如今在飞天梦不只是梦的中国,空间站在电影里科学合理展现出来亦然不在话下。《流浪地球》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俱齐,中国首部科幻片不点赞没道理。

作者:常双亮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激浊扬清在云南》观后感悟 6篇
猜您感兴趣
相关作文
最热作文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联系站长
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愿意作品在本站发布,请联系QQ769913200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