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初生牛犊岂真“不怕”虎?

时间:2024-02-20 08:54:39 作者:王儒涵 浏览:0
人们常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人就应该有闯劲!”但事实果真如此?这并不见得,在我看见来此“不怕“源自于”“无知”而“闯劲”更需来自于“知”。

“不怕”只是“无知”的又一表现罢!《颜氏家训》中写道: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初生牛犊”的“不怕”不过来自于自身的无知,它无法也无从知道老虎的残戾,更不知自己的“不怕”会招致性命之忧,正如《明朝那些事儿》中作者描述朱元璋与陈友谅的较量一般,身为一个和尚的朱元璋自然懂不得“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他只知道陈友谅不过渔夫一个,何足为惧,率先挑起事端,但他哪知敌军的战船足有三层楼房之高,史载可以在船上策马奔腾,足见其之强大,反观朱云璋零落几条渔船,不禁令人感慨老朱真是好运气!但无知或许也不全为一件坏事,从好的方面看,无知的人总是乐观向上的,不会嫉妒别人的生活,幸福过好自己的生活,于社会也未尝不是好事;从坏的方面看,“无知”的人掀不起大的风浪,正如俗话说的好,“不怕坏人会使诈,就怕坏人也会数理化”。为何国家如此重视政治意识站位与道德的匡正,或许也正在于此吧?就拿张士诚——一介盐贩子为例吧,其本无甚学识,起义纯粹只是为了碎银几两罢了,当朱云璋与陈友谅争斗之时,他不会伸出“援手”,不会导致起义的时间延续,也不会对百姓造成过大危害。或许始皇帝的“焚书坑儒”及日军东北殖民的“奴化教育”也正是如此吧!

但“无知”真的无害吗?也不尽然,一个人的“无知”,只是一个人的“泯然众人矣”,但一个民族的“无知”却会导致其衰亡。人类本就是群居生物,不存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不可能如陶渊明口中的桃花源人只知山中岁月,再加上如今互联网之发达,前一秒的消息,后一秒便有可能众人皆知,怎么可能固守“无知”。正如白岩松所言“背靠大树,不要以为你就是大树”,与“无知”相伴的便有“狂妄”。一个人一旦失去了分寸,便会变得无法无天,小到招人怨,大到引来杀身之祸。明朝臭名昭著的太监刘瑾便是这样的人,利用皇帝的年幼和宠信,一手遮天;小到山珍,大到军权,无知的他以为自己已经都收之于囊中。即使死到临头,也仍在叫嚣:“我看朝廷之上,几人敢动我!”朱厚照是昏庸,但他又不蠢,自然知道这话的份量,果断“赐”予他“凌迟”之赏。朝廷之上有不少人骂他是“挨千刀的”,但“凌迟”的标准可是三千刀“起价”,“无知”终造就了他的惨死!(哦不,一点都不惨,那是罪有应得。)

然而,弃去了“无知”“愚昧”之后必然是“知”的痛苦。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不少人说既已看破红尘,不如出世罢!这何尝又不是“知”后的一种逃避。正如人才金字塔一般,越往上走,意味着你懂得、了解的“知”越多,同时也意味着你肩上担负的越多,你的痛苦就越大。所以金字塔顶端的永远只有寥寥数人,余下的人都已被痛苦踏于脚下。明朝才子李东阳深知此种痛苦的难熬,在刘健与谢迁都力议处死以刘瑾为首的“八虎”之时,李东阳却选择了犹豫。他不是不知此八人的作恶多端,相反,他比所有人都清悉。李东阳敏锐地察觉了这计划的漏洞——皇帝朱厚照的无能与对刘瑾等人过分的宠信。但其他人又怎知他的苦心,事发后余人皆贬为平民,惟李东阳一人承受着朋友的愤怒,属下的不解与刘瑾的猜忌。但李东阳是历史潮流中的幸运儿,他熬过了痛苦,在平叛之后联合百官一一历数刘瑾各条罪状,终于除掉了刘瑾。安息吧!李老先生,世人会看到你的先知与伟大!

“知”后便是常说的“不怕”;但此“不怕”“非先之不怕”。如今之“不怕”早已化昔日所有的混乱与芜杂,努力精进成为今日明晰的足迹。这正如我们读书一般,小时候随口说的一定要考上“××”大学,心中只觉如吃饭睡觉一般容易。上了初中,已觉得势在必得。但随着高中时光的过去,曾经那个唾手可得的梦想似乎与我正渐行渐远,心中一股失落与迷茫油然而生,是痛苦也是绝望,是孤独无助也是独自彷徨。曾经一度认为自己在愈加堕落,愈加无能,直到生命中的那束光从心灵的裂痕里照进深处,我才发现或是才明白,原来我其实一直在变强,离心中的梦想也越来越近。只是越靠近梦想越能发觉实现梦想的艰难,就像一个人告诉你前方还有两万千米要走之时你并不会感到痛苦,因为那是一个你无法估量的距离,你不知它的痛苦,但若告诉你要绕操场跑10个圈,或许你反而更能体味其中的艰难。正如《明朝》作者所言,你越是接近强大,你才会更加明晰地清楚你和强大愈是遥不可及,或许“行百里者,半九十”正是如此吧!

时光如一曲奔流不息的歌,浪漫也充实,却给人留下了无尽的痛苦与磨难。而今的我们早已蜕去了“初生犊”的稚气,变得更加现实与坚毅。我们心中有所知,有所不知;有所惧,亦有所不惧。但只要明天还在,我们就不用悲哀。冬雪终会慢慢融化,春雷定将滚滚到来!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关于双减的议论文:双减?“双减..
相关作文
最热作文
关于本站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站长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