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新教育实验优秀教育心得 5篇

时间:2019-02-12 19:11:25  作者:  来源  查看:0
新教育实验-优秀教育心得展评

让小学数学课堂与学生同生共长

华娟
新课改以来,一直强调教师要关注数学学习中的学生。仔细解读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教材,不难发现,新教材所有内容的调整、要求的改变都是基于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体系和学习规律进行的,是对学生的顺应和引领。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让数学真正走向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快乐学习,智慧成长。基于此,我谈一谈自己的具体实践和思考。
一、依托教材,使数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知识的原型。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这课时,这节课需要教学用数表示实际情景中物体的位置,我设计了我班学生的座位图为情境图,这是学生熟悉的场景。这样的场景,一方面能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另一方面,实际生活中描述教室座位的方式是多样的,通过交流,能引发学生用一致的方式表示位置的需要。这样的情境对于学生来说,真是再熟悉不过了,我做了这样的处理在课堂上取得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所以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成了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有效途径。让我们的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相信一定会有更精彩的发现。
二、注重活动,使数学课堂生动化
数学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这一课时,理解长方形对边相等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后续学习长方形周长的重要基础。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先提供8根长度不一的小棒,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几根搭成一个长方形。学生完成这一活动的过程,需要不断选择和调整,思维是活跃的。接着,引导学生说说搭长方形过程中的感受,并猜想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这时的猜想是有一定体验之后的猜想,而不是瞎猜。最后,让学生想办法证实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在操作、猜想、验证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对长方形对边相等的体验不断深化。这些活动不是指令下的操作,而是蕴含着学生自己独特的思考与具有创造性的操作,数学知识在活动中无痕建构。学生的活动经验是不可传递的,只有依靠亲身经历,才能获得属于自身的最具数学本质、最具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而这种知识建构是最深刻的,这才是数学教育的价值所在。
三、学会赏识,让数学课堂和谐化
学生在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关爱。爱是一种重视。我们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赏识是爱的具体表现。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58÷2+644÷46×0÷7-9。有的学生很快发现了其中的“秘密”,知道了结果。但是我没有把机会给他们,我正好看到了一个皱着眉头的学生,我看得出来他还在想着计算,我就叫了他起来回答,他很是尴尬,慢慢开口了,一步步计算,还没等他继续说下去,其余学生持反对意见,他当时可能还没反应过来,把求助的眼光转向了我,我随即说道:“相信自己,不要着急,慢慢说。”当他回答完的时候,他没有做下去,告诉我:“老师,我看到了,原来中间那儿不用算,就等于零。”就在此刻,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鼓掌,我笑了。我的等待尊重了他,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最好的赏识。用赏识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激发自信心,促其主动发展。使学生发展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才是我们数学教育应然的追求。
作为一名年轻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更多的应站在学生的立场,用智慧的、数学的眼光设计教与学的互动过程,让数学真正走向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索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愉悦的、智慧的、完整性的成长。

评价的意义

梅垛中心小学 周艳
《美术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提出:“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并强调“重视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内在激励作用。”因此,现在的美术课堂上,少了教师采用简单化的否定性评价,少了教师的严厉批评声,而多了对学生的表扬、赞赏、肯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我就如何改进课堂教学评价、让学生在阳光下得到全面发展做了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重视形成性评价,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
课改以前,美术教学中只注重对作业的评价,是一种对教学结果的评价。而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教学结果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教学过程,因为相似的教学结果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中细微的差异又将导致教学结果发生巨大差异。所以,仅仅静态的评价教学结果不能反映教学的价值。
二、通过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天生聪明,但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没有那么幸运,反应显得迟缓些,作为教师就不能心急,也要在课堂上给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扬性评价,也会给这些需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气和信心。孩子天生就是表现家,他们会通过唱歌、跳舞、绘画等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每表现一次就成长一些,当他们得到赞美时就会信心大增,也就会更喜欢这项活动,表现的更好。我认为适当的赞美对于孩子来说是推动其进步的风帆。
正确的引导孩子学习,认识孩子作品的特点进行有益的评价,适当的给孩子以赞美的评价,对于孩子树立自信心,有效的学习,大胆的表现自我有很大的作用。就让我们多给孩子一点赞美的评价,使他们多一份自信。
三、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注重引导学生的发展
心理学表明:人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对待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美术评价中不能以固定僵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业,枯燥冰冷的分数会浇灭学生创造的火花,折断学生想象的翅膀。因为美术不同于一般学科,学生作业是一种饱含情感的创造性活动产品,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差异。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美术的感悟也不同。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承认和维护学生在美术方面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美术,为学生的学习和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的时空环境。
给学生一点阳光,他们会很灿烂!改革评价方式,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了摆在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架起师生、生生之间的友谊桥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通过教师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开展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检测评价学生,将会把美术课堂教学带入一个崭新的天地,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点亮爱的心灯

梅垛中心小学 谢月琴
沟通,从心开始;教育,从爱起步。“沟通,从心开始”这句话,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要把它应用在班级的管理、学生的教育上,丝毫不亚于其他任何一种学问。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孩子的母亲。我也许做不到爱自己的学生像爱自己的子女,但我每一天都告诫自己:绝不能对不起孩子的母亲!绝不让我的学生失望!冰心曾经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爱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收获。是啊,爱是可以收获的,只要我们对孩子付出的是真诚的爱,是关乎他们一生的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要求自己以一颗仁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内心感受,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爱心的表现形式往往是通过具体的小事反映出来。例如每天早晨我尽量比学生早进教室,使学生养成守时的习惯,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提醒同学们增减衣服,早上上学路上是不是注意安全了。每天做操时,我看到学生红领巾没有戴正,我会提醒他,有学生衣服不够整齐,我会轻轻地帮他拉一拉,有人广播操动作不到位,我会在课间操后指导他们做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很在意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有一个好心情投入到一天的学习中去。
我们班上绝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还有五六个是单亲家庭,甚至还有一个孤儿。家庭贫困使他们不得不留守,因为留守,他们的家庭作业就无法像别的孩子一样在父母的指导下完成。于是,我就和孩子的爷爷奶奶商量,晚上放学的时候留下来完成家庭作业,我好帮他们指导一下。老人们很感激,用她那布满老茧的手握住了我,让我有些手足无措。这一举措正与我们姜堰区试行的弹性放学不谋而合,让我对他们放学后的安全问题也消除了后顾之忧!班里有一对双胞胎男孩,是单亲留守儿童,家里还有个哥哥,生活很是拮据,平时我就很关注他们,年迈的奶奶总是很注重他们的学习,再苦再累也从不抱怨,老人一直很配合老师的工作,知道孩子成绩不是很理想,生怕孩子的学习掉队,就想方设法的求教,拜托老师多费心,为了表示她的一片心,老人亲自炒好熟花生带给我们,看着焦黄还飘着香气的花生和老人真诚的眼神,让我无法拒绝。接下熟花生的那一刻,我的眼角湿润了!我在想:她是将她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三个孙子身上了,老师就是他们的救命稻草了吧!我的责任重大,一定不辜负家长的期望!
“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我们做老师的,应该抓住每一次教育契机,对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每一件小事,都应该用心琢磨,用爱感染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为他们的成长导航。
我们能给予的就是爱,爱事业、爱学生;我们能做的就是付出,无私奉献而无怨无悔;我们一辈子坚守的信念,就是为了孩子而付出一生的爱。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让我们一同期待春的花海,采撷最美的花朵献给我们的孩子,献给我们的事业吧,因为,我们师者,一生只为点亮那一盏盏爱的心灯!

如何“有效评讲”题目

梅垛中心小学 叶冬梅

讲书上的题目或者课后习题,总发现有的学生,讲完了订正还是错的,我就在想如何讲题才真正有效。通过网上学习和请教身边的同事,大家有很多做法。
首先,必须在大部分学生完成的前提下“讲评”。学生根本没有提前的思考和理解,没有提前的动笔体验,作业上上空空如也,就开始讲评,任凭你滔滔不绝,学生却不知所云,这样的讲评效果自然接近于零。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还得深入帮助他们理解题意。
其次,必须在熟知学情的基础上进行讲评。学生虽然完成了练习,但哪些是问题比较大的题目,哪些是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的,必须通过批阅来提前有所了解,学生问题比较严重的刻意强调,时间和精力分配的要合理。
更重要的,学生的答案对也好,错也罢,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得到答案的思路和理由,这样才真正达到了理解掌握的目的。
必要的练习不可缺,练习的目的不是为了会做某道试题,而是为了掌握某个知识点,所以,订正练习只是表面现象,要善于敏锐地通过试题发现学生在某个知识点上掌握的程度如何,以此确立教学的补救方向。
练习时,在讲解过程中举一反三,特别对错误率较高的题,随时补充进同类型的题,进行订正后的后续练习,目的就在于迅速让学生对某一类型题目的特点、解题思路、解题容易陷入的误区有一个更深入地掌握,形成能力的迁移。
其实讲评也并非老师的“一言堂”,没有学生的积极思考讨论发言,没有学生的相互修正相互帮助,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袁海燕
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法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的越来越多,我们便有这样的思考:怎样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呢?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形式的整合
所谓形式整合是指合作学习在实施中要与其他学习形式进行优化组合,这样才能求得最佳的效果。如在合作学习之前,有的教师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这个组合非常重要。独立思考是交流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个人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机会,很大程度是来自于不同看法之间的相互碰撞,但不同的看法来自于个体的独立思考。任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都必须强调独立思考。教师必须给一定的个体学习时间,而且还应要求学生当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结果时,要整理自己的思维,从心理上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又如在小组合作交流后,进行全班的交流汇报与评议等,也能更好的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二、恰当的评价
制定小组学习评价体系,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能大大提高小组成员的整体意识,淡化竞争、增强合作,提高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在课堂中,教师的评价往往侧重于对个体的评价,即使是在小组的汇报时,有的教师也往往只对小组中心发言人给予评价,而忽略了学生表达的结果是小组整体合作努力所得,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组内成员的积极性。教师应明确对小组中心发言人的评价不应是对其个人的评价,而是对这个小组的评价,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组的整体感觉。其次,对小组的评价要注意不仅是对合作成果的评价,还包括小组合作的组织情况,每个成员参与的积极性等等。
三、合作学习时机的适当选择
在一堂课上,我们会看到教师提供了很多合作学习的机会,但往往合作学习时讨论的问题缺乏思考性,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做答,而且答案单一,这种合作学习并没有什么效果,反而浪费了不少的时间,降低了课堂学习效果。可见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非常重要。什么时候适合开展合作学习?总结许多课堂实例情况,我们认为下类情况适合采用小组合作的策略:
(一)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热情高涨,举手如林,个别的回答无法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而且该问题的答案又是丰富多彩的。这时候让学生进行交流,能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表达需要,而且能真正达到互通信息,共享成果的效果。
(二)当提供的材料有限,需要资源共享时,或单靠个人的力量无法顺利地完成任务时,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非常必要。
(三)当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群策群力时。小组合作学习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集合学生的力量,通过思维的交流碰撞来激发灵感,促成问题的解决。当遇到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时,学生往往会有与别人交流探讨的欲望,寻求更多的思维支持。这时让学生进行合作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四、教师的指导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范行为: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
(二)、发现火花:交流地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种独具特色地解法,也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地想法。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教师在巡视时把有特点的题目记住,并在全班交流时进行展示评议。这样几个学生的思维火花便燃点成熊熊的智慧之光。
(三)、排除障碍:在合作学习中,时常会有学生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参与交流。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的点拨,才能使学生排除障碍。如在小组合作编两步应用题时,教师发现有的学生因不懂此类应用题的结构时,及时给予点拨,使他们能顺利与其他同学交流,参与学习。
(四)、引导深化:在开始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时,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交流与讨论浅层次、表面化。如教师要求学生对一个问题寻求多种解法,学生往往满足于解法地数量,而忽略了解法的类型和独特性。这是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注意的。同样在合作编题中,教师发现学生编题的数量较多,但基本上是从同一个角度去思考,于是便提醒学生能否换个角度思考。这样的深化引导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发散思维。
以上只是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一些初步的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引领下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要真正发挥它的效果,需要我们教师认真思考,不断探讨。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由于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要走些弯路。但只要我们在风风火火的校本研修实践中多一份理性,多一点反思,新课程改革的路一定越走越宽。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优秀作品决定阅读量
猜您感兴趣
相关作文
最热作文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联系站长
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愿意作品在本站发布,请联系QQ769913200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