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读《恰同学少年》有感

时间:2021-11-25 07:47:13 作者: 浏览:0
少年狂气,英雄本色

——读《恰同学少年》有感

刘学慧
1913年,长沙,现代民主教育家孔昭绶出任省第一师范校长。在他的主持下,第一师范大力开展新式教育改革,聘请了以杨昌济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中外教师。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吸引了蔡和森、萧子升等众多青年才俊前来报名,19岁的毛泽东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这所千年学府。毛泽东的勤奋好学与不凡天赋深深打动了学贯中西的导师杨昌济。毛泽东如饥似渴的学习着自己感兴趣的社会学知识,并成为一名教育救国论的非暴力改良主义的信仰者。然而,过于峥嵘的个性与严重的偏科现象,也使他一再触犯校规,在对待如何处理毛泽东的偏科行为引发的教师争执中,惜才如命的孔校长,最终选择了尊重其个性,放手让其发展,毛泽东成了校长特许的“特殊学生”。共同学习生活中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优秀青年结下了友谊,周南女子中学的陶斯咏、向警予、杨开慧等女同学也和他们因共同的志趣走到了一起。一个先进青年学生组成的读书会组织,成了他们学习、交流情感发展的纽带。然而,动荡的时局却不断打破学生们纯净的校园生活——在反对袁世凯签订21条与复辟称帝的斗争中,湖南军阀汤芗铭以武力逼走了孔校长毛泽东也险些险遭逮捕——残酷的现实使毛泽东对教育救国与改良主义的信仰产生了动摇。新任校长张干僵化的教育理念和禁止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规章,更激发了毛泽东与他之间的矛盾。张干下令将在“驱张运动”中为首的毛泽东开除出校,幸好杨昌济等教师据理力争,使张干被迫收回了成命。徒步游湖面,组建学生军,开办工人夜校,一系列社会实践,极大地丰富了毛泽东除书本以外的知识,锻炼了他的社会活动能力,也使他认识到:靠教育,靠改良救不了中国!同时,一些情感的波澜也悄悄在男女青年间泛起,爱情给这群风华正茂的青年们带来了一份份剪不断,理还乱的喜悦、痛苦。

就在此时,长沙城突遇了一场大祸——1917年底,在护法战争中被击溃的三千北洋兵败前往长沙。危急时刻,毛泽东以惊人的胆量,率领二百名赤手空拳的一师学生军,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空城计”,一举将三千溃兵全部缴枪。1918年,毛泽东、蔡和森等人从一师毕业了,杨昌济也受聘于北大任教,他告诉孔昭绶,自己已完成了在一师的使命,为中国的未来培养了蔡、毛两位“海内人才”。随着杨昌济北动的列车启动中,师生依依挥别中,“衡山西,岳麓东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反观当今,少年的英雄意气都去了哪里?难道靠“吃个桃桃,桃桃好凉凉”来抗击新冠,还是靠到靖国神社参拜来击退侵华敌军?都不是!中华男儿,就该当顶天立地,中华女子,也丝毫不输男儿。“看万山红遍”谈古论今,今天的中国少年就失掉少年狂气,英雄本色了吗?不,古有邓世昌誓死戍边,今有陈祥榕为国捐躯,古有花木兰女扮男装,今有鉴湖女侠为女子争光。中国正处于改革创新的关键时期,中国的过去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中国的未来也该由我们来担当,可是担当不是空喊,要付诸于行动。作为学生,应当“策马扬鞭自奋蹄”。

少年狂气,在于少年敢想,敢做,敢担当,英雄本色在于少年的任务是否完成了本色。人生三万天,“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读水浒,尽知天下之奇
相关作文
最热作文
关于本站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站长
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愿意作品在本站发布,请联系QQ769913200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