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论语•十二章》心得

时间:2022-05-11 20:52:38 作者: 浏览:0
《学而》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这是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常常迷失在这繁华奢靡的世界中,耽于安逸,一事无成。轻飘飘地来到这世上,又轻飘飘地离去。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只有学会抵制物欲,才能践行君子之道,成就大事。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为世界做出的贡献足以获得无尽的财富,享受安逸的生活。然而,袁老却将自己的奖金、工资大多捐献给了科研工作。他说得少,做得多,常常出现在实验田,穿着朴素的白衣黑裤,挽着衣袖,卷着裤脚,亲自查验实验水稻的状态,即使身处高龄,也依旧“不在实验田,就在去实验田的路上”。

袁老用他的一生向我们证明了克制物欲、勤勉工作以成大事的道理。养在鱼缸中的鱼不知饱足,只会贪婪地吞食鱼缸中的鱼粮,最后落得肚子鼓胀、一命呜呼的下场。因此,是做君子还是做这样的鱼,关键在于克制物欲。

高二22班刘译孺


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却不是为了吃饭。君子当克制物欲,尚勤尚俭。君子不求吃得饱、住得好,只求获得心中的道。明代的宋濂自幼家境贫苦,但他有执着求学之心,没有被贫穷和困难压垮。面对“皆被绮绣”的同舍生,他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最终取得很高成就。君子应当克制物欲,去追求精神世界的富有。

高二36班张浩成

《八佾》篇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仁德是一个人成为君子的必需品质。倘若一个人没有仁德,那他也必定是一个没有礼节之人。而我国又是礼仪之邦,仁德在我们身上也就更加重要了。仁是内在道德,礼是外在表现。那么,仁德与音乐又有什么关系呢?每个人对音乐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欣赏音乐给我们带来的除了放松,还有就是歌曲里的故事,旋律中的精神。

战歌,是战场上决一死战、视死如归的军人气概;国歌,彰显的是国家的气节和情怀。所以,音乐没有那么简单,只有心中有仁德的人才能真正理解音乐。

在7月1日党的诞辰100周年纪念典礼上,当国旗冉冉升起,当国歌奏响,我们心怀仁德的习近平主席看着国旗一点点升起,也禁不住唱起国歌,这是他的礼仪与礼节,也是对国歌的尊重与热爱。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一名有仁德的人,能够理解音乐,懂得礼节。

高二22班王悦然


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呢?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仁。孔子认为,仁为礼之本,乐以和礼。固礼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例如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作为一名教师,她有着仁爱之心,立志改变贫困边远山区女孩子们的命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也一直践行仁德,不顾身体的多种疾病,始终奔波在教育之路上,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高二36班张浩成

《里仁》篇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早晨求得真理,即使晚上就为之死去,也是值得的。这句话表现出了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甚至甘愿为此奉献出生命的崇高志向。这正像《红岩》里的共产党员们,如江姐、许云峰等熠熠生辉的英雄,他们哪怕被关在暗无天日的渣滓洞里,也依旧坚定的相信中国革命会胜利,更是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坚持不懈追求真理的还有亚里士多德、居里夫人、陈望道、邓稼先等光辉人物,他们为自己所追寻、所坚持的事业付出了青春、血汗、健康乃至生命,但他们永远名垂千古。

高二36班陈梓涵

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是一个人好学、渴望真理的独白。这些人惜取寸阴,以有限的生命探寻无限的知识。晋文公听从师旷“秉烛之明”的建议,带领国家称雄于中原,虽已迟暮,却依旧珍重学业。董仲舒年少穷窘,在集市上卖柴为生,仍手不释卷。虽出寒门,却为汉的文化一统做出贡献。田中耕一介平民,在工作中创新方法,不断开拓研究,虽无文凭,却获诺贝尔奖。所谓真理,正是人们一直追求的东西,它让人一生奉献,惜时如金,探索世界的奥秘。

高二36班崔筱涵

生命是宝贵的,但有宽度的生命才是无价之宝。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了探求真理而奋不顾身。哥白尼首次提出“日心说”时被世人鄙弃,但他仍坚持自己的观点,至死不悔。陈独秀之子陈乔年视死如归,他坚信着马克思主义,所以临死前仍能面带微笑,丝毫不惧。这完美诠释了孔子的那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

高二22班李雨涵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习近平自述:我的读书心得》读..
相关作文
最热作文
关于本站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站长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