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水浒传》杨志人物鉴赏

时间:2024-01-06 09:03:06 作者: 浏览:0
原创 潘泽贤
落草二龙山

失陷生辰纲

误杀牛二

失陷花石纲


相较于其他好汉,杨志的被逼无奈,多少还是自身的原因较多。

高超的武艺和逃避的作风

首先第十二回初次登场,便在与林冲的对决中展现了高超的武艺。自我介绍时,杨志开口就是“三代将门之后,武侯杨令公之孙”,将家世背景摆在前列,可见杨志对于家世的重视,骄傲,以及对于封妻荫子的渴望,接着便介绍个人“学历”“职位”以及失陷花石纲,这些都说明他对自己的期望值还是很高的。宋徽宗的喜好确实体现了其作为昏君的作风,让殿司制使这类军官去满足自身爱好,实在是浪费,也可怜了杨志。遭遇风浪,翻船丢石,杨志对此事的首先评价是“时乖运蹇”,带有强烈的主观唯心主义和抱怨情绪。虽然这样的天灾不可避免,但杨志的心理足以窥探。

“不能回京赴任,逃去他处避难”,杨志这里就体现出逃避的作风了。任务失败,就没法交差,就逃走了。可以想象这样的“钦差”任务失误遭遇的处罚一定是不轻的,坐牢甚至是杀头都有可能,逃走或许有一线生机。但此事影响极其严重。高俅就说:“既是你等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你这厮把花石纲失陷了;又不来首告,倒又在逃,许多时捉拿不着。今日再要勾当,虽经赦宥所犯罪名,难以委用。”“不来首告,倒又在逃,许多时捉拿不着。”可见杨志拍拍屁股走人的做法是极不妥当的,浪费了极大的公共资源,可以说是雪上加霜了。如此失败的工作业绩,无论是出于前途还是名声的考量,逃避反而成了下下策。更何况十个人就他出事,哪怕他个人时运不济,上级又怎么原谅,总不能给他开个方便,以后又怎么管理?因此高俅的做法反倒可以理解。这样的人既不能带来收益,反倒浪费资源。犯错了马上逃,等待皇帝大赫,再用钱买官。这样的人又有谁敢用呢?

再者,杨志曾被王伦挽留,王伦就说:“制使又是有罪的人,虽经赫宥,难复前职。亦且高俅那厮现掌军权,他如何肯容你?”可以说这是对于朝廷和杨志命运十分精准的预测了。(不愧是“白衣秀士”)但杨志选择买官,是依旧对朝廷抱有幻想。他的不清醒和对于功名的渴望就在二人的对话中显现出来了。

杨志回答王伦说有个亲眷在东京,要酬谢他,因此不得不行。避开问题,拿他人当挡箭牌。最后一句“如不肯还,杨志空手也去了。”他人好心劝你,你却这样的口气,着实让人尴尬。也可见杨志不懂得处理人际关系,不会说话,脾气也不好。想来也没几个朋友,性格也是孤僻的。当然,也许他根本就瞧不上王伦这类强盗,那肯接受入伙呢?

情绪化与无原则为个人理想服务

杨志买官的一套动作十分熟练,可见他对官场的熟悉。但他对官场的规矩既不厌恶,也不精进,即没有达到目的,反倒招致他人的厌恶。我依旧记得98版水浒传电视剧中编导们加入的杨志与高俅的对话。将杨志木讷,不会说话,不懂人情世故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杨志的行为完全为了个人理想服务,为了这个目的,他是没有立场和原则的,这是他最大的失败。而遭到拒绝后作者又单独描写他闷闷不已的情态。最后骂道“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刻薄”,完全是怨天尤人却不找原因的发泄。而单独成一段,足见作者的用心何在。

之后没了盘缠无奈卖刀,“投往他处安身”就和上文形成了巧妙的呼应。你杨大哥不是说东京有个亲眷吗?怎么不找他呀?这里就说明两件可能的事。一,杨志当时是骗人的,他根本没有亲眷朋友在东京。二,杨志孤苦,性格和人际关系有问题。一个制使,好歹有点人脉,可以请求帮助,怎么沦落到卖宝刀的地步呢?反正最后他是决定卖刀了。

但杨志找错场地,也不吆喝,还傻站在马行街两个时辰才挪挪,死板,不懂变通就体现了。刀没卖出去,反倒引来了牛二。本来这人出场就十分唬人,杨志却傻站着不动。察言观色,观察四周,换做一般人,马上就明白来了个要敬而远之的家伙。牛二一动手,一开口,就知道不是真心买刀,是来找茬的。杨志倒十分老实,要他剁钱就剁,要他吹毛就吹,要他杀人就杀人,太“实在了”。对待这样的无赖,一般的好汉早就胖揍一顿,让牛二滚远点。但杨志前软后硬,性起杀人,实在是愚蠢。但或许是挫折让他难受郁闷,故在开头表现出懦弱无力,而性起则是忍无可忍,想起受过的屈辱,气上心头,发泄出来了。“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可见杨志此刻的怒火是极大的。但从整个事件来看,他是一个较为情绪化的人,缺乏相应的理智。

自私与缺乏管理经验

押运货物,路途遥远,炎炎夏日,各自辛苦。“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全然不体会他人感受。而他们在出发时就带了几根藤条,或许本意不是打人,但杨志却这样干了。他认为军汉是一定会偷懒的,而自己打人催促是理所应当的。而且他很有经验,要知道,坚韧的藤条可比鞭子都来的狠。除了打军汉,虞侯赶不上,杨志还嗔怪:“这干系须是俺的”,较多的考虑自身的责任,相对而言是自私的,也不懂得换位思考,为后来的矛盾埋下伏笔。此行了十四五日,没有一个人不怨怅杨志。这样凶险的任务,杨志不懂团队建设,团结人心,只顾打骂,脾气暴躁,全然不顾他人感受,疏远了众人,不仅导致后来无人听话,喝了药酒,又在逃走后被众人栽赃,可以说人心向背。

更重要的是他没有把握住老都管的作用。最开始虞侯抱怨,老都管也只是说“且耐他一耐”,军汉找他抱怨,他好生安慰:“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而军汉的回答很有意思:“若是似都管看待我们时,并不敢怨怅。”可见杨志有多么失败,军汉们的要求有多实在,不过是理解和尊重,这也为下文的冲突做了铺垫。因此人心早早拢聚在都管身边。而杨志在黄泥岗上“自去一边树下坐了歇凉”,就可以看出他已经或者早就和团队分离了,性格孤僻,而且独立于众人。而团队中实际上是都管为核心,军汉要吃酒,先问都管,再由都管问杨志。可见杨志早已孤悬于众人之外。而老都管作为梁中书的奶公,是他的亲信,是被派来监督杨志的。都管发话劝诫杨志,已经是出现比较严重的危机了,已经没人听从命令了。杨志却没有眼力见儿,依旧我行我素,武力威胁。他始终都没有明白自己的定位,他此时此刻是一个势弱者,权利来源于梁中书。而押运是一件相辅相成的事,谁都离不开谁,杨志作为看护者,前途反而掌握在其他人的手上,如果无人听话,工作也就失效了。一群素不相识的汉子,执行艰苦的任务,最需要领导者的安抚人心和及时奖励,杨志却只会把人当牲口使,可见他的愚笨。从这里也可以了解花石纲的失败,或许也是因为杨志相同的错误。而杨志的作风,也可以看出他根本不适合做领导将士的军官,也根本没有实现理想的可能。

再就是吃酒,杨志没有以身作则,关键时刻掉链子。刚开始极力阻止,见他们吃了,自己也开始吃,最后全部瘫倒。假如始终坚持自我,也可以抵抗一下。而丢了生辰纲,他还是一样逃跑。假如醒来不出走,命运就是另一各方向了。军汉就说了:“若还杨提辖在这里,我们都说不过。”可见逃避给杨志带来的几乎全部都是坏处,他的心理抗压能力不强,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败,总是不甘和无奈。

不过这一次杨志干脆一死了之,看起来人生理想已经没有了实现的可能性,又感慨起自己的家世和本领,还是觉得活下来最好。但此时他回望了醉倒的十四个人骂道:“连累了洒家”,即使到此时,杨志还是怪罪他人,忘记了这件事是他做负责人,而且自己也中了计,吃了酒,要说连累,并不恰当。而且他也没有意识到团队间的矛盾是失败的根本原因,自己没有解决好。这里还在怨天尤人!

杨志下冈后经曹正介绍,和鲁智深一起在二龙山落草。后来与梁山合并,当初害他的七星反倒成了友军,不知道杨志在叙旧时是怎样的心态。

此后书中就很少再提及杨志了。按道理说,杨志的武艺在梁山上绝对排的上号。但并未较多提及,无论是对话还是朋友都十分少。或许又看出他性格的缺陷,孤僻。而且由于自己对于家世和理想的执念,他在梁山上应该算不得十分积极。最后落得个病逝的结果。可以说是十分凄惨了。

在书中,杨志算是较早出场的人物,我们可以看见他个人的命运不济,又可以看见他个人的缺陷。两方面结合,杨志注定了没有理想实现的可能。这不仅是时代的悲哀,也是他个人的悲哀。一个不解人心,举止暴躁粗鲁又怨天尤人的高手,无论在哪里都难以生存。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我最喜欢的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
相关作文
最热作文
关于本站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站长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