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观看纪录片《读书的力量》有感5篇

时间:2022-09-01 13:51:25 作者: 浏览:0
观看纪录片《读书的力量》有感

读书的力量势不可挡――《读书的力量》观后感一

尹星仪

初观纪录片名《读书的力量》,我不禁产生了疑问:何为读书的力量?待我细细看完这部使我受益匪浅的纪录片时,心中便有了自己的答案。

读书是文明薪火相传的重要载体,是一股悠久厚重的力量,使文明突破时空的距离,长久地传承下去。

文明的传承终究离不开文字,文字是传承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或许并不像仓颉出生那般惊天地泣鬼神,然而诸如阴山岩画,阿尔米拉洞穴岩画,维泽尔峡谷洞穴群这一类记载着最初记忆的古迹,表现着世界文明的最初记忆。两岸流域苏美尔人所创造的楔形文字,更具实际历史价值,给文明的传承做了注脚。中国的甲骨文,记载了3000多年的殷商王朝的辉煌与荣耀,此外,殷商青铜器上印刻的金文,更是将古人祭祀天地的价值追求较为完整地展现出来。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则能使文明传承下去,使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读书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滋润,如一股绵软无形的力量,使知识浸润我们的灵魂,拓宽人生的厚度。

精神世界的建立要追根溯源到精神底色,后人是站在先人坚强的臂膀上丰富精神世界的。譬如在世界的东方,尤以中华文明极具代表性,五千年的历史,衍生出百家争鸣下的一众大家。文圣孔子,是为代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众周知的名句便出自于;论语:,这部巨著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定有其独特内涵,儒家展现的不仅仅是“仁义礼智信”这一表征,更是塑造了民族的深层次的人文价值,是中华民族之精神底色。在极富底蕴的精神底色的基础之上,人类能有幸通过读书来与古人共喜乐,丰富精神世界,拓宽人生轨迹。

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一股强劲有力的力量,使个人能实现个人理想,社会快速进步与发展。

读书学习方可书写人生,是实现人生抱负的一条捷径,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方式。

学而优则仕,这一中国传统,由于科举的产生,普通人终于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由此就有了书香门第的产生,翁同龢,这一帝师,及其后人,以事实向世人验证“读书改变命运”的正确性。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吴越国王钱镠所著的《钱氏家训》,历经数千年仍然激励着后世之人,近代以来,以钱穆、钱伟长、钱玄同、钱钟书为代表的钱氏后人,更是将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表露无疑,这才使得钱氏家族数代而不衰。

总而言之,读书于人于社会于国家,则都是至关重要的。读书,是一个民族复兴、持续发展,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力量。在知识经济勃兴的今天,读书不仅关于个人修身养性,还将决定一个人的最终高度,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竞争力。

读书而改命——《读书的力量》观后感二

宾露翼

千淘万浪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贫寒士子们通过科举考试,冲破了门第荫庇的藩篱,去攀登曾经遥不可及的人生梦想。人们常说读书改变命运,就如“叔侄状元,父子帝师”的翁家,通过科举制度,成就了读书改变家族命运,继而影响国家命运的人生传奇。

翁家有如此成就的原因就是,家族的家庭教育。翁家彩衣堂内悬挂这一副翁同龢手书对联“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大家族的家庭教育往往有家教,家风,家传。正是得益于这种重视读书的家学,翁氏家族才成为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的书香门第。

科举制度几乎占据了中国两千多年帝国历史的五分之三和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近三分之一的时间。科举制为历代王朝选举出了数百万的可用人才。可是,金榜题名毕竟是少数人的幸运,而更多的读书人在寒窗苦读之后却未必可以换来梦想中的功名。但正因为书籍的不断浸润,却让他们的人生迎来另一种再造与收获。

蒲松龄虽写得被世人称奇的《聊斋志异》,但是在求取功名的道路上,他却是一位彻底的失败者。为了维持生计的蒲松龄做了一位毕家的塾师。在教书之余,蒲松龄的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了藏书阁里。这也为他日后创造文坛神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收集创作素材,他经常在柳泉道边设座,请往来客人喝茶小憩,谈狐说鬼。就这样他写得了“十万进士化尘埃”的《聊斋志异》。或许这是上天对他的另一种成就。如不是科场失意,柳泉边怎会有一位煮茶待客的老者,聊斋里又何来那许多神游四方的想象。

回首千年历史,那些活跃于乡间,或教书育人,或救死扶伤,或著书传世的落第者,都无形之中影响着中国最广大的民众群体,其中又有着李渔,洪昇、顾炎武这样自成一派的大家。若非落第,他们又怎能通过读书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用读书人的视野和胸怀,构建起中华文明宽厚深广的底盘,成为这个古老文明虽历经风雨却延绵不断的坚强支撑。

人们总说读书改变命运,这“读书”并非是一心只为考试而读书,这“改变命运”也并非是中举做官。书是为充实自己,吸取知识而读,命运是因有着充实的知识,坚定的信念而改变。

全民与博览同行 社会与时代共进———《读书的力量》观后感三


邓茹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读书的力量是无与伦比的,改变自我,改变社会,改变世界。

观之《读书的力量》,它从五个方面讲述了读书的力量,让我们体会了从古至今的读书精神。

文化面前人人平等。从藏书阁到公共图书馆,许多书籍不再被静置在幽暗的橱柜中,而是来到了大众的视野中,供大家阅读。古代藏书阁规矩严明,严格要求着许多读书人的身份,文化水平……而现代图书馆秉承着“平等,免费,无障碍”的理念,无论身份尊卑贵贱都可自由出入,即使是拾荒人和乞丐都可自由进入,这让社会各个阶级都能接受到知识的熏陶,社会的教育。我想这是读书的力量吧,它超越了许多东西,我们的出身经历也许不公平的,可是在文化面前人人平等,这是读书给我们的力量,在图书馆中,我们并不比任何人优越,也并不比任何人低下,我们都是一名读书爱好者。读书人,读书魂,读书都是人上人!

读一本书,走一段路。一个人读过的书,会融入其气质和骨髓,变成他的生活理念,多年以后,有可能已经记不住看过的那么多书,字里行间的细节也大多遗忘,但是会渗透入他的血液,依附在他的言行,潜藏于他的三观。”也有人说: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曾经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当一个人的才华还撑不起自己的梦想的时候,那就应该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当一个人伤心难过时,总有一本可以治愈他的书;当一个人穷困时,书中自有黄金屋。

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在少年时代会在学校接受许多教育,可是离开了学校,公共图书馆便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承担着终身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责,是社会均衡器。在这个节奏紧张的快餐时代,想在一个充满学习氛围的地方阅读也许成了奢望,可正是因为有了图书馆,人人皆可读书,让我们在任何年纪,任何思想下,都可以学习。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国家对全民的知识文化教育更加重视,于是一座座图书馆林立而起,他不再仅仅局限于独立的图书馆,即使在地铁站也有图书借阅,一个身份证即可借得书,即活使在喧闹的商场,也总有一个安静的角落被设置为图书馆,人们就可以来这里安静的读书。在我们这样并不发达的小县城里,也有许多座图书馆。里面坐着形形色色的人,有的是来这里学习的学生,有的是来这里工作的成年人,也有来这里阅读的作家。正是因为有了图书馆,让我们的生活可以有书的陪伴,可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让我们接受和大城市的学生一样的读书条件。

中华儿女们,我们需要书籍的浇灌,让书香传遍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传遍我们中国的土地。全民阅读是耕种及播种,让我们播种新的希望,收获新的理想。

敬畏文字 敬惜字纸——《读书的力量——文明的根脉》观后感四


王文轩

苏轼曾言:“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可见人类对于学习的渴望,对文字所保持的敬畏之心,正是文字的出现才出现了文明的发展,古人的敬惜字纸,通过对文字的焚烧来表达自己对文字的敬畏。所以相信:字为世间至宝,能使凡者圣,愚者智,贫贱者富贵,疾病者康宁。

文字不仅是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还印刻着人类文明的密码,蕴含着改天换地的神奇力量。回望过去,地球上的几乎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文字,在人类早期中,人类依靠图画、绳结、话语来传递信息,然而令人叹息的是因为缺少文字的有效传承,无数先辈们的聪明才智流逝于时间的推移当中,可知人类急需一种可以有效长久的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于是文字诞生了。在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它的发现表明了中国文化的繁荣昌盛,也为人们研究过去研究古代习俗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假如人类文明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文字就是这棵树的树根。假如没有文字我们无法想象,科技是否和现在一样的先进,更无法想象人类文明能否和现在一样繁荣昌盛。

即使有了文字,没有文字的载体,我们仍然无法传承信息。过去的人们用青铜器,龟壳竹简来记录文字,然而这些器具真的适合记录文字吗?青铜器,龟壳过于局限了,竹简不善于运输,直到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的出现让文人的才智得以有效流传,纸无疑成了记录文字的最优解。同时,也让过去识字这项有权势的人才有的特权成为普通老百姓也可以拥有的权力,文字得以传承至今。

有了文字的载体必然就需要有传播载体的物品,我国发明了活字印刷,虽说活字印刷相较于雕版印刷快捷方便,可奈何泛用性不高,对于印刷者有较高的识字要求,这种技术后来也逐渐失传了,实在可惜,后来德国的古登堡发明新的活字印刷,人们终于可以舍弃繁琐的手抄书,文明也传递的更远更广,使这个世界更加的多元化。

文字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并不算长久,正如该片所讲的一样,如果把人类的历史比作为24小时,那么文字的出现只有3分钟,然而正是因为这3分钟,人类有了空前绝后的快速发展,可见文字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佩服古人的智慧,他们创造了文字;我们应敬畏文字,珍惜文字,让文化的力量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书为阶梯 登向辉煌——《读书的力量》观后感五


刘彦莉

列宁曾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若将人类文明比作一列火车,那么书籍便是它的发动机,推动它不断前行。而《读书的力量》 这一纪录片极好地体现了这句话。

纵观人类历史文明的长河,从原始时期的茹毛饮血到如今衣食精美,书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大作用。从岩画到竹简再到纸张又至当今的数字网络,随着书的携带便捷,人类文明有了更好的交流,各个方面发展迅速。

书是促进人与人交流的催化剂。在中世纪欧洲,爆发了多个革命,最有名的便是“文艺复兴”,随后的工业革命等更是推进了整个西方的发展脚步,这一进步得益于地理大发现,而引起这一事件的便是《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中对东方国家的描述引起了西方人对东方的向往,这小小的一本书,便引发了长达几个世纪的人文科技大发展。

书也是当今世界关系的维系网,古有“己所不欲,勿方色于人”这短短一句话却是现今外交不可或缺的原则,是抓住和平的重要锁链。这句话是我国的圣人”孔子所述,由其弟子编入《论语》广传中外,其中的话语满含从人到国的哲理。

纪录片中谈到爱因斯坦 这一风云人物,竟也拥有一本译版的《道德经》,不仅如此,有许多科学家也将科学与哲理结合,他们认为在研究之余读一读这些中华书籍能让他们寻找到“真”。由此可见,书是我们寻找真实的向导,推进各方面进步的阶梯。书是一个载体,它承载了人类文明进程的精神与智慧。就一个家族而言,它承载着整家族的训言和精神传承警示于子孙后代。例如钱学森家族的《钱氏家训》,从各个方面皆有训诫,在这训诫之下钱家出了三大科学家等重要人物,又有翁家连出状元,翁同龢叔侄皆为帝师,光耀家门,因此,书承载着家族荣耀更像后人传递着不可磨灭的某些精神。

读书明事理,知世事,不论我们身处何时,为何而活,书不仅仅用于考取功名,也能教我们明事理,看世间,看人生,为我们平淡的生活增添情趣。曾有蒲松龄连考功名不成,在柳泉煮茶待客,谈狐说鬼,后著《聊斋志异》,这是他广读诗书的积累沉淀之果。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书是一艘巨大的轮船,把人们从狭隘的天地驶向广阔的海洋。让我们借书之力走遍世间看。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纪录片《读书的力量》观后感5篇
相关作文
最热作文
关于本站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站长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