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央视开学第一课强国复兴有我观后感

时间:2023-09-01 17:07:28 作者: 浏览:0
作文百宝箱
《开学第一课》的教育意义不言而喻。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的看点:

9月1日,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大型公益节目2023年《开学第一课》如约与全国青少年观众见面。

节目以“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立足时代前沿,从传统文化、文明探源、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国防教育、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采取多地、多主题实景课堂全新模式,带领学生走入田间地头、国家公园、文化地标,纵览祖国大好河山,在“行走的课堂”中读懂中国历史、感知中华文明。作为国家级思政课堂,节目以极高的信息量、生动鲜活的笔触,描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丽图景,鼓励青少年以昂扬向上、不懈奋斗的姿态接过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接力棒。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从文化传承工程、中华文明探源的考古新发现等角度溯源历史,寻脉中华,呈现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盛景。节目精选三个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国家版本馆、《儒藏》、《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着眼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的大范畴,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儒藏》工程首席专家王博教授,为同学们讲述世代流传的典籍背后的守护故事,并回顾《儒藏》编纂人汤一介先生皓首穷经汇聚《儒藏》的过程,让同学们更能感受到薪火相传的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工程副主编金晓明带领同学们“画中游”,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考古学家高星通过最新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讲述人类起源、演化历史,追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引导青少年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
课堂里,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飞行员陶伟和首次驾驶歼-20飞机为第九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护航的飞行员张威,带同学们感受解放军战士不畏牺牲,保家卫国的无私精神;“拉索”首席科学家曹臻向同学们介绍了我国自主设计、独立建设的复合型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的前世今生,为在宇宙观测领域有中国人自己的声音、智慧和话语权而感到自豪;在天地连线的太空课堂上,正在天上出差的神舟十六号乘组给广大青少年送出了开学礼物,告诉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要有不断探索的进取心、求知若渴的好奇心和坚如磐石的初心,鼓励同学们树立志向,投身到全面建设航天强国的新征程中。
2023年《开学第一课》邀请“八一勋章”获得者、二十大代表、时代楷模、航天员、科学家、文化学者、一线劳动者代表,用富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人生经历和奋斗足迹传播知识,传授美德,培育学生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广大青少年立体感受广阔的社会现实和伟大的时代进程,传递出清晰的价值导向:“强国复兴有我”。


 观后感写作辅导

  每年,集体上完《开学第一课》,还有一项有意义的作业,那就是写一篇观后感。在此,小编为各位同学提供一份贴心的写作指南,帮助大家厘清写作脉络和写作思路。

  1.何为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电视连续剧,或一个电视节目如《开学第一课》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文章。观后感基本上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上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它必须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观后感的表达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是从影视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可以是受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一篇好的观后感要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

  “观”是基础,重点是“感”。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也可以是受作品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还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或理想。

  2. 如何写好观后感

  写观后感,重在写“感”: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写观后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应占全部内容的一半以上。

  写观后感,离不开“观”: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要让“观”和“感”相吻合,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

  写观后感,要联系实际: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观后感的写法可以自由灵活,表达方式可以采用夹杂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但一般情况,离不开以下几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事件+情感+总体感受

  第二部分:简要概括节目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选取你印象最深刻的内容进行描写或议论。

  第四部分:升华主题 + 扣题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优秀模板

  看了上面关于观后感的写作方法,有没有更明确该怎么写了呢?在此,我们再奉上两个观后感写作模板,以供参考:

  【模板一】

  【开头引入】

  今天,我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收看了中央一台的《开学第一课》节目。今年《开学第一课》主题是“理想照亮未来”。

  【总结概括】

  内容(对节目的概括,并点出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XX说的,………………

  【观点议论】

  (除了观点,也可适当提下自己的情感)另外,是我最触动的是XX。XX…………(XX的……的事例让我感动。)我认识到了我们应该……,而不应该……

  【联系现实】

  在现实生活中,我…………与XX相比,我还有很多的不足。我决心……在理想这件事上,我会……

  【总结升华】

  这次的开学第一课,让我懂得了……如今,我已经许下了自己的理想,未来,我来了!

  【模板二】

  【开头引入】

  “开学第一课,爱的筑造,成长路,总有烦恼……”伴随歌声,我又迎来了新的学期。(歌词引入)《开学第一课》,好久不见,又一次心潮久久未能平静……

  【总结概括】

  内容《开学第一课》告诉了我:……其中,最让我沉思的点有:……

  【观点议论】

  我之前都不知道还可以这么想,……确实,如果……的话,就能……如果……,那么……我记得之前书里看过:……

  【联系现实】

  我之前就遇到过一个人,……我自己竟然……看来,我以后要……如果再碰到……的时候,我会……

  【总结升华】

  正如XX在节目中说的那样,……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将自己的理想当作是远方的灯塔,让它照亮我的未来!





图片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图片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课堂上,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飞行员陶伟和首次驾驶歼-20飞机为第九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护航的飞行员张威,带同学们感受解放军战士不畏牺牲,保家卫国的无私精神。

抗美援朝老英雄陶伟:“空中拼刺刀”第一人,120米击落敌机

在陶伟家中,摆放着一枚航空兵第一旅的徽章。老人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枚徽章上的五颗星,其中一颗代表着自己的战功。
陶伟,1934年9月生,1951年1月入伍,1990年1月退休,退休前为空军航空兵第十二师副师职顾问。1953年赴朝作战,初次参加空战时,陶伟还不满19岁,是一位从航校毕业不久、仅有100多飞行小时的年轻飞行员。在对敌空战中,他击落、击伤美军F-86战机各一架,首创志愿军空军120米近距离击落敌机的战例,被誉为“空中拼刺刀”“年轻的鹰”。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新黄河记者来到抗美援朝空军老英雄陶伟的家中,跟随他的回忆一起穿越历史的硝烟,回望战争岁月里“最可爱的人”。
“空中拼刺刀”
虽然陶伟的身体略显瘦削,背有些微驼,走路略微迟缓,但是当讲起70年前那场战斗时,老人仍能清晰地回忆起一幕幕激烈的战斗场景。
那是1953年5月17日的一次空战,我军8架战机飞至宜川、义州、铁山地区与美机20余架飞机展开空战。陶伟驾驶的僚机和长机在返航途中遭受敌机跟踪追击,长机被击落,只剩陶伟孤军奋战。“当时敌机仗着飞机的先进性能,来了个‘急刹车’,想让我的飞机冲到前面,成为靶子。”陶伟时不时轻轻抬头,眯一下眼睛,用两只手比划着回忆道,“我赶紧把飞机拉起来,再机头向下一个翻滚,这样飞机头正好对着正前方。”此时,陶伟一只手用力向前虚空一指,“当时三炮齐发,一边发炮一边向前开,就这样击落了敌机。”
陶伟击落的F-86飞机坠落于我国境内的大东沟机场附近,另一架敌机见状没有做任何支援动作便逃走了。这场空战的惊险过程,被飞机上的照相机拍了下来。
“我们副师长王香雄是个曾刺刀见红、让日寇闻风丧胆的老红军,他看了开炮射击的胶卷,脱口而出,这不是‘空中拼刺刀’吗!”从此,陶伟以首个近战击落敌机、勇于“空中拼刺刀”的飞行员彪炳空战史册。而且,经过测算,并报中朝联合司令部批准,这次射击符合击落敌机的条件,确定击落敌机时距离为120米,创造了志愿军空军最短距离击落美F-86飞机的范例。
“还有点浪漫吧”
陶伟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大家庭,自己的父母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哥哥姐姐则在南京读大学,自己是家族中最小的儿子。
在那个革命激情熊熊燃烧的岁月,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成为全民的精神共识。年仅16岁的陶伟毅然决定投笔从戎。“当时听说志愿军来招募飞行学员,我们班有三十多人报名。最后有二十名同学成功入选,我就是其中之一。”谈及入伍,陶伟不无自豪,那时候就想当空军,能够翱翔在祖国蓝天,“还有点浪漫吧”。
其实,陶伟第一次升空参战恰好是“空中拼刺刀”的一个月前,1953年4月17日。那时陶伟还不满19岁,仅100余个飞行小时,8架飞机组成的编队,陶伟意外掉队了。更危险的是,落单的陶伟很快就被美军当时最先进的F-86战斗机发现了。
“四架敌机从前面过来,一开始是四个小黑点,近了看到是四架美国F-86飞机。”陶伟略微有些激动,“他们一个战术动作,飞到我后方,开始展开攻击。”初次战斗的陶伟沉着冷静,他想到了老飞行员多次讲过的战术动作,在敌机距离自己还有四五百米即将开炮的时候,陶伟猛地一压操纵杆,飞机在空中划过了一个漂亮的“S”形。一个突然的战术动作,让陶伟变被动为主动,他在距离敌机600米时果断开炮,对方匆忙逃跑,其余几架敌机也无心恋战,赶紧撤出了战斗。
“战场上,生死就在一瞬间。”时至今日,再回忆起那时的场景,老人语气缓慢淡然。
七十载峥嵘岁月 不变的家国情怀
战争结束后,陶伟成为一名空军飞行教员,直到1985年停飞,教了30年飞行学员,见证了空军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光辉历程。他曾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被评为“一等优秀飞行教员”。如今,早已退休的陶伟居住在济南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八休养所,和家人一起安度晚年。
退休后,陶伟依旧保持“初心不变”的政治品格、“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发挥军休干部光和热。在军休八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陶伟多次走进学校、社区,宣扬抗美援朝精神。
2022年6月,他应邀到市中区经纶小学参加“聆听革命故事,弘扬红色精神”宣讲活动,为50余名同学上了一堂生动的红色教育课;2022年7月,陶伟又到百联奥特莱斯生活广场,向200余名社区党员群众、在校师生讲述“空中拼刺刀”的抗美援朝经历;2022年7月,他出席济南市“暖兵行动”启动暨“暖兵公益之家”成立仪式,向在场包括爱心商家代表在内的100余人宣传中国军人坚定的革命信仰;2022年7月,陶伟参加济南某军区新录取飞行学员入校报到欢迎仪式,为新飞行学员送上寄语,激励他们继续发扬光荣传统,在新时代取得新的辉煌。2022年8月,山东省教育电视台邀请陶伟参加“开学第一课”节目录制,他现场讲述抗美援朝经历,以“红色故事”的形式为广大小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在市中区经纶小学,还有一个中队被命名为陶伟中队。
陶伟用一名老党员、老抗美援朝战士的亲身经历感染、鼓舞年轻一代,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回首过往,陶伟不无感慨,“我们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但在强敌面前,从不缺少血性!“

空军“先锋飞行大队”副队长张威


张威,辽宁法库人,1985年11月出生,2005年考入甘肃政法学院公安分院侦查学本科六班就读,2007年12月入党,2009年大学毕业。现如今,他已经是一名优秀的歼-11B飞行员。现任空军航空兵某旅一大队副大队长,少校军衔,一级飞行员。
10年来,他始终忠于职守、潜心砺剑、勤学苦练、贴近实战,先后飞过4个机种7种型号的战机,圆满完成为归国志愿军烈士遗骸护航、多军兵种联合实战演练、“金头盔”空战对抗、空地实弹演练等10余项重大任务,先后荣立三等功两次,并多次被战区空军、基地和旅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每一个男孩都有过一个这样的童年,三五成群,折上一个纸飞机,比一比谁飞的高谁飞的远......今天的天空是充满勇敢和信念的天空,让我们走近蓝天勇士、政法骄子,一起聆听张威的故事。
张威是一个皮肤黑黑的80后,笑起来很阳光。他从小就想当一名飞行员,向往成为叱咤长空的蓝天骄子。
12岁那年,他还是个小男孩,他在电视上看到了苏-27,特别的兴奋激动,心想:“这飞机太漂亮了!我要能当飞行员就好了!”做一名优秀的飞行员承载着他儿时所有的梦想。
2009年7月,24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从甘肃政法学院侦查学专业毕业,面对到地方当警察和参加招飞选择与诱惑时,雄鹰不甘宇下,我必翱翔蓝天,张威毅然穿上军装,踌躇满志地步入空军航空大学基础训练基地,踏上了寻梦蓝天的征程,终于圆了儿时的梦。
飞行员千里挑一至高无上,要经历至少5轮的淘汰才能驾驶真正的战斗机,要经历层层理论、身体素质的选拔、淘汰......只有尖子中的尖子才能被选拔到“先锋飞行大队”。
张威用一脉相承的英雄热血,接力续写着蓝天上的传奇,从2013年底起,张威连续4年在外执行5个月以上任务。
他常说:“于国尽忠甘于奉献,无怨无悔;于家未尽孝道心系家人,常怀惭愧;于兵尽职精武尚德,敢打必胜;于男人尽责心怀天下,志存高远!”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2023年《开学第一课》用一段段鲜活深刻、扣人心弦的故事,激励广大青少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斗拼搏。强国复兴有我。愿同学们勇挑时代重担,在祖国大地书写精彩人生!



图片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图片

9月1日,我们迎来了开学的日子,大家期待已久的《开学第一课》也如期到来。
2023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强国复兴有我”,节目讲述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现了一幅幅可歌可泣的画卷:课堂里,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飞行员陶伟和首次驾驶歼-20飞机为第九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护航的飞行员张威,带同学们感受解放军战士不畏牺牲,保家卫国的无私精神;“拉索”首席科学家曹臻向同学们介绍了我国自主设计、独立建设的复合型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的前世今生,为在宇宙观测领域有中国人自己的声音、智慧和话语权而感到自豪;在天地连线的太空课堂上,正在天上出差的神舟十六号乘组给广大青少年送出了开学礼物,告诉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要有不断探索的进取心、求知若渴的好奇心和坚如磐石的初心,鼓励同学们树立志向,投身到全面建设航天强国的新征程中。
中国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的事迹感人至深。

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是指中国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三名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景海鹏担任指令长。
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18时22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7月20日21时40分,经过约8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朱杨柱成为中国首个出舱活动的航天飞行工程师。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绘出航天强国的样子。
五月的戈壁滩上,骆驼刺和胡杨都是绿色的。
走过31个春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在草长莺飞的五月迎来了载人飞船发射任务。
5月30日9时31分,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托举下,从东风航天城点火升空,开启为期约5个月的太空之旅。
这是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神舟飞船“一年两发”已成为常态。
中国朝着航天强国,再迈一大步。
仰望星河 着色九天
30日清晨,东风航天城,问天阁前,出征仪式上红旗招展,千人同唱《歌唱祖国》。
11次出征,航天员都是从这里启程。梦想,从未改变;创新,未曾止步。
今天,中国已经拥有完备的近地载人空间站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火箭技术、飞船技术、交会对接技术、舱外航天服研制技术等航天科技不断取得新突破,火箭飞船元器件的国产化程度越来越高,发射场流程越来越短,为中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承担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我国现役唯一一型载人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达100%,有着“神箭”之美誉。
一直以来,火箭优化改进的脚步,从未停止。
“这一次又有20项技术状态变化,这些改进持续提升火箭的可靠性,提升产品自主可控水平。”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刘烽介绍说,研制团队还以数字化、信息化手段赋能火箭,为数据判读引入“智”变,实现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测试数据前后方实时互通。
作为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发载人飞船,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完成了上百项器件更改和可靠性提升等验证工作。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时,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就处于应急救援待命状态。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总体主任设计师高旭介绍说,飞船系统已经具备了8.5天应急发射的能力,如果执行任务的飞船遇到紧急情况,待命飞船可以很快升空接替工作。
为更好满足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的需求,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在保障方面也进行了优化和改进。食品种类已增至150多种,同时优化了食品组合方式,根据航天员的个人饮食习惯配备了一些个性化食品。
“神舟十六号飞船搭载了一个植物栽培装置,可以在太空为飞行乘组提供少量新鲜蔬菜和水果。”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说,针对神舟十六号乘组的特点和要求,医学专家对航天员医学检查的频次进行了优化,制定了航天员在轨期间的锻炼方案、医疗保障方案。
5月28日,距离发射不到48小时,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进行了最后一次全区合练和全系统气密性检查。
2天后的清晨,3名航天员豪情满怀,从容出征。
新征程,新使命。此时,距离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已近20年。
航天播种 花开遍地
2002年出生的大学生赵梦漪向学校请了假,从上海回到东风航天城,来为航天员出征送行。在东风航天城出生和长大的赵梦漪学的是航空航天工程专业。
10年前,神舟十号乘组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给全国中小学生讲授了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等,完成了首次太空授课。
赵梦漪就是当年聆听过太空授课的小学生。航天人播下的种子,如今已开出绚烂的花。
在神舟十六号乘组中,航天员朱杨柱曾任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副教授,航天员桂海潮则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博士生导师。
这一次,他们会给青少年们带来什么样的课堂体验,在网上引发关注。
作为系统最复杂、科技最密集、创新最活跃的科技工程之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带动了原材料、微电子、机械制造、化工、冶金、纺织、通信等领域快速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整体提升。从航天技术转化而来的穿戴式智能防护气囊、人工增雨防雹小火箭已经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
在广西柳州,12株经历太空旅行进行诱变育种的洋紫荆幼苗,正茁壮成长。
更重要的是,载人航天精神,已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体验。”目送火箭消失在天际后,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高一学生郭美辰把发射视频分享给了她的好朋友们。
“没有想到,还有这么多叔叔阿姨,在这里为国家作贡献。”大漠、戈壁,对于郭美辰的震撼很大。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将滚动实施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空间新技术与应用等4个专业领域近千项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也是目前历次任务中,在轨实(试)验项目最多的一次飞行任务。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说:“我们近期将面向社会公开发布载人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工程科学与应用项目征集公告和指南,持续开展项目征集工作,不断扩大项目征集范围,力争尽快实现空间站应用资源满载运行,持续产出高水平应用成果。”
这意味着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来。航天,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仰视,而是触手可及的参与。
群贤毕集 未来可期
在持续高密度、高强度发射任务中,中国载人航天工程7大系统集聚发射场,各系统人员、装备长期待命值班,火箭、飞船状态发生更改,对团队协作和组织筹划,都提出极高的要求。航天员、科学家、燃料加注员……每一个人都需要各司其职,恪尽职守。
一支综合素质优秀、专业技术过硬、年富力强的航天人才队伍已经成长起来。每一次发射,戈壁滩上,群贤毕集。
“相比以往乘组,神舟十六号乘组的特点可以用‘全’‘新’‘多’三个字来概括。”林西强介绍,一是“全”,首次包含了“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种航天员类型;二是“新”,第三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我国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次太空飞行;三是“多”,景海鹏成为我国首位四度飞天的航天员,是中国目前为止飞天次数最多的航天员。
自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2022年6月确定以来,3名航天员全面开展了8大类200余项任务强化训练及准备,涵盖思想、身体、心理、知识储备和技能等方面。
为形成人才梯队,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已于2022年全面启动,计划将选拔12至14名预备航天员,包括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等三类,并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
截至2023年3月,共有100多名候选对象进入复选。其中,航天驾驶员来自陆海空三军现役飞行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主要来自工业部门和高等院校。有10余名来自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候选对象,进入复选。
不仅是航天员队伍“新人”不断。飞船系统、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着陆场系统……一批“80后”“90后”甚至“00后”担起了重任,在蓬勃发展的事业中成长为零号指挥员、系统总师、医监医保专家和高级技师。
在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林西强宣布:计划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这是中国航天人在探索太空的过程中,发出的又一誓言。
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每一个个体的共同努力。新中国成立73年来,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接续奋斗,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矢志报国、实干创业的典型人物和群体。
2023年的《开学第一课》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有着不一样的感动与感悟,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我们,是祖国未来希望。所以,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树立远大的理想,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向英模学习,并为此全力以赴,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的风采,照亮美好的未来,实现自己最好的人生价值!
看完2023年《开学第一课》,让我明白了祖国这一路上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来说,有多么的来之不易。
强国复兴有我。所以作为中国新时代的我们,一定要融入社会发展洪流中,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接好革命的接力棒,肩负起祖国未来接班人的重任。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孤注一掷》电影观后感
相关作文
最热作文
关于本站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站长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