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一棵老榕树的自述

时间:2020-11-24 06:33:30  作者:  来源  查看:0
作者:郭泽煊
“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作为榕城的“老住户”,我一直扎根在三坊七巷的巷头。这一站,就是几百年。

犹记得,我还是株小树时,三坊七巷里的人群每天来来往往。在这里,涌现出了一批批仁人志士。沈葆桢从我面前走过,留下一句:“走,去马尾!”之后,树下的人们最常谈论的就是“船政学堂”与那里的英雄儿女。严复是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他会英文,还翻译了一本《天演论》。还有一位年轻人林觉民,我记得他青春的脸庞写满了坚毅与柔情。一封手帕上的《与妻书》从广州来到这里……

岁月成为一圈圈的年轮,我也逐渐长大。我耳闻目睹了无数闽都儿女为拯救民族而不畏牺牲。我舒展枝丫,为生在榕城而骄傲。

时间斑驳了黑瓦白墙。三坊七巷的楹联和牌匾旧了、坏了。因为风吹雨打,木头渐渐腐烂,房子渐渐空了,“嘎吱嘎吱”的声响,成了这里最后的喘息。我的心揪成一团:旧日繁华的坊巷就这样被高楼大厦取代了吗?那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可都诉说着百年的故事啊!我多么想有一支笔,记录下这二百余年来我的所见所闻;我多么想有一张嘴,告诉过路的人们,这儿曾经的故事……

之后,几声金属与石块的摩擦声打破了平静。一辆辆小推车出现在巷口,车上有古朴的楹联、书本、花瓶,还有崭新的木材。一本《福州古厝》印入我的眼帘,序言上有习总书记深情的话语:“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

我挚爱的榕城坊巷又回来了!围绕在老房子身边的,还有一群孩子。他们最大不过十二岁,最小不过七八岁,穿着红马甲,戴着扩音器,为过往游客讲述那一段段我熟悉的老故事……在他们眼里,泥会融,花愈艳,草更绿,那是对家乡历史满满的自豪。那份文化的自信,如盘虬的树根深深扎入孩子们的心中。

我期待看见,榕城的未来在这代孩子的手中变得更美好。

这里——

我还愿再站几百年。


老师评语:身穿红马甲、戴着扩音器,在三坊七巷间为游客作精彩讲解,这其实就是郭泽煊同学的真实写照。泽煊七岁就成为三坊七巷志愿讲解员,到如今已有四年时光。本文他从自己最熟悉、最挚爱的三坊七巷入手,化身巷口老榕树,述说一段榕城文化的寻根故事。文章视角新颖,思考有深度。保护福州古厝,是铭记历史,更是弘扬中华文化自信。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掌握在自己手中
猜您感兴趣
相关作文
最热作文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联系站长
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愿意作品在本站发布,请联系QQ769913200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