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地老菊花黄

时间:2019-02-13 11:11:34  作者:  来源  查看:0
地老菊花黄
高一4班 崔向远
清晨的山间燕雀啁啾、溪水叮咚,流光灿灿,鳞波闪闪。阿兰拨开垂下的杨叶,踏着湿软的青草探到山坡旁,那一大片雪白的防风就恣意而张扬地撞进眼帘。
看到防风,阿兰忽然想起修竹前几日发来的微信:“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了沉香。离情抑郁,金镂织流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阿兰知道,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以中药名入诗的《满庭芳》,当然,阿兰更读懂了修竹的心意,她只是不知道,修竹是否还会离开。想到这里,阿兰感觉脸有点发烫。
防风正随风轻轻摇摆,阿兰想起修竹曾经告诉她,新采摘的中药材都是有生命的,而且,在良医的手里,这些生命能挽救更多的生命。阿兰眼中闪了闪雀跃的光,小小翼翼地割好几枝,随手扎好放进背篓。她细嫩的指尖沾着沁绿的草汁,萦着清新的草木香气。阿兰知道,只要去山间寻寻,那些宽叶的、生根的、稀奇的草药便可尽入囊中。地大物博的九州尽是华夏民族引以为傲的财富。
阿兰走进村子,眼前是一间中药铺。古旧的木门遮不住屋里溢出的神秘幽香。古槐在门前轻摇,古朴的魏碑刻在门匾上:汀兰堂。
“阿兰,帮忙包药。”姐姐阿汀走到红漆药柜前,轻车熟路地拉开方屉,抓药,称量,分药,早已烂熟于心。
阿兰应了一声,一折一抖,一划一颠,黄纸药包便规整起来。结实的麻线一扎一捆,人间疾苦便被掰开揉碎湮于药香中。“药到病除。”阿兰绽给顾客一个自信的微笑,药包随手递到了他的手里。
煎药房里的砂锅正咕噜个不停,一阵又一阵的药香飘来,盈满了整个小院。药铺里的病人嗅到浓郁芬芳的药香问道:“这是给谁家煎药啊?”
“修竹回来带来个洋人,这洋人说着怪味的汉话,非要用中药给调理身子。他们进山了,估计也快来了……”阿汀羞涩而又无奈地笑了笑,终是掩不住那一丝自豪。
“修竹回来了?不是在读研究生吗?”
“他今年毕业了!这洋人就是他的同学。”
“洋人瞧上咱老祖宗的好东西啦!”病人仰天大笑着回家煎药去了。
阿兰接着捣起药来。那个已磨得锃亮的药钵像个慈祥的老头默视着人世的一切,药杵缓缓捣着,“咚咚”声衬得药铺似入了桃花源。要捣碎服用的药材多是鱼骨、石膏等物。在阿兰看来,若草药是身着华衣丽服踱于熙攘人间的年轻女子,这些中药材奔于红尘中历经风雨的成熟女子。她们各具神韵,均于辽阔的九州大地绽着自信的颦笑。
“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阿兰吟了句诗词,便有些发呆了。她的脑海里填满了帅气的修竹。
阿兰和修竹是邻居。自小修竹就身子弱,母亲便领着他到汀兰堂来抓药。那时抓药的是阿兰的父亲。每次修竹来,都会望着药柜上“青黛”“当归”这些名字念念有词。阿兰的父亲每次都会手把手教他,久了,修竹便对中医有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本科和研究生都读了中医。
阿兰又想起,外出读书的修竹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他说,我们的文化传承了千年,我们的中医历久弥新,中医的自信不在于病人的多少,只要仍有一人前来,就有一人药到病除,一人为祖先传承下来的优秀技艺而自豪;他说,弘扬传统中医药,不能急功近利,就像中药须文火慢熬,药效才得以尽数释放;他还说,即便病人只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们也要细心地望闻问切,因为前来就诊的人都因着骨子里流淌了五千年的对于古老记忆的信任;他还说,传承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
想着想着,阿兰竟有些发起呆来。她不禁又自语道:“乌头白,最苦参商!”
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阿兰耳边响起:“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
点评:
本文对文化自信的认识非常深刻,其实,一篇文章的高下也常常是由对话题和关键词认识的深刻与否决定的。在情节的推进上,用辛弃疾以中药名入诗的词句作为线索,构思非常巧妙。由于这两个因素,使得文章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笔述
猜您感兴趣
相关作文
最热作文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联系站长
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愿意作品在本站发布,请联系QQ769913200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