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此心光明复何言?

时间:2019-03-13 07:41:01  作者:  来源  查看:0
此心光明复何言?
文/潘慧莹
作为出生、成长在昆山的昆山人,从小听到的有关亭林先生的故事可谓车载斗量。这些故事和老师的爱国主义教育、长辈的家族亲情教育、书本上的立志劝学教育一起,滋养了我们的成长岁月。

今天,我在昆山当代昆剧院现代化的环境中继续聆听先生教诲,既惊叹于编剧罗周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精选出戏剧矛盾颇为集中的《诀母》《对狱》《荐试》《问陵》四出,尤其,《问陵》一出安排先生和青年康熙帝玄烨偶遇,共同拜谒明孝陵,谈国事、天下事,先生坦明心迹:一姓一王朝的更迭是亡国,优秀文化遭到践踏、道德沦丧叫亡天下。先生心系天下苍生,岂是一姓一王朝的私利所能束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思豁然开朗。这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学问、胸襟,我不禁要替先生高呼一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其实,清初招揽贤才的推荐或考试有之,亭林先生与康熙帝如此亲密的接触是没有史实的,这是编剧汪洋恣肆的想象和对史料的把握、对亭林先生人格的深刻把握而进行的艺术再创造,格调高雅,艺术影响深远。
《诀母》一出,我对亭林先生的母亲印象深刻。老夫人听闻南京、苏州两城沦陷,两位本家侄儿殉国,一意慷慨赴死,不给先生报国以拖累。绝食前,她轻抚儿子回顾亲恩、乡恩、国恩,叮嘱他武从戎、文修史,不可事二君。千年儒家思想在这位慈母的依依惜别中一脉贯穿,在她的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刺字的岳飞之母、断机杼的孟母、画荻教子的欧阳修之母……

《对狱》一出,戏剧矛盾也极为集中。吴江潘柽章、吴赤民因清初文字狱被下狱,亭林先生与其书信往来过密而受牵连。先生本欲慷慨赴死,实因好友相劝,天下大儒捐书相托,《明史》未修完,大任未完成,只得效仿司马迁著《史记》,忍辱负重,委曲求全。
《荐试》一出,亭林先生支持弟子潘耒去考清政府的博学鸿儒科,并以自己所著《明史》相赠,嘱他除奸佞,为苍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不负平生所学。
先生身上是千年家国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剧高度概括了先生的精神,通过先生与母亲、妻子、朋友、弟子、君主的不同对话坦明心迹,虽不是经时光考验、流传下来的经典剧目,但以今人学养创作古人精神,古为今用,演员演得精彩,故事编得巧妙,即使是不同的时代,依然闪现着顽强的生命力!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初心不忘 静待花开
猜您感兴趣
相关作文
最热作文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联系站长
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愿意作品在本站发布,请联系QQ769913200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