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别样的雨,别样的人生——诗词中的雨赏析

时间:2021-06-08 08:54:26 作者: 浏览:0
别样的雨,别样的人生
高俊敏
海德格尔曾呼吁世人,应该“诗意的栖居”,夜深人静,明月皎洁,读一读唐诗,吟一吟宋词,去感受诗词中的诗意人生,也是一种惬意的生存方式。其实,读多了诗词,就会发现诗词美之外,还蕴含着更多的精神力量,文人们往往于一字一句中畅叙深情,于一场风雨中寄托情愫,于抑扬顿挫中细辨哲思,向我们诉说着他们的心声。

雨是大自然中的精灵,亦是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夜雨、烟雨、秋雨,等等。让我们在古诗词中感受雨的别样的美,去感悟别样的人生。

那夜雨,缠绵悱恻!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写给远方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诗人在开头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将“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融入到凄凉萧瑟的秋雨之中,孤寂的情怀、思归的急切、愁苦的思念尽显其中。后两句以“何当”抒写心中愿望,憧憬相见那一刻的激动。未来越欢悦,今夜就越孤寂。

李商隐爱雨,又爱得这么独特!雨密密绵绵涨满了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中,诗人将羁旅的寂寥、思归的苦楚、相聚的期盼与这夜雨交织在一起,情感浓烈又深沉,缠绵又悱恻,惹得世人悲痛欲绝!诗人已逝,但他在圣女祠前,为我们记录的这场缥缈虚幻地如梦境般的夜雨,却穿越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朦朦胧胧地下着,滴在相思人的心头。

一场雨,一个梦,一程路,若君有意,又岂惧天明时的离别?

那烟雨,潇洒乐观!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这首《定风波》写于黄州之时,当时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这个地方的。面对人生的不幸,苏轼是怎样看待的呢?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当时的词人与友出游遇雨,友人“皆狼狈”,词人却“不觉”,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他在雨中吟咏长啸,聆听雨韵,思索人生。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莫听”让我们感受到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中的“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的同时,更让人读出无惧风雨的洒脱。“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沐着风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传达出作者面对人生风雨的那种超然乐观情怀。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道出诗人的顿悟,也给世人以启示:自然界的风雨阳光实属寻常,社会的风云变幻、个人的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不知是烟雨造就了苏轼的潇洒,还是词人的乐观成就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千古流传。

刘永济在《唐五代两宋词简析》说:“东坡一生在政治上之遭遇,极为波动,时而内召,时而外用,时而位置于清要之地,时而放逐于边远之区,然而思想行为不因此而有所改变,反而愈遭挫折,愈见刚强,挫折愈大,声誉愈高。”这是对苏轼最高的评价。

生来哪怕艰难险阻,既然我已选择前方,唯有坚定笑对风雨。

那秋雨,痛苦炽热!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诗中的“雨”,也是韵味十足。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惊喜,有“雨时山不改,晴罢峡如新”的清新,有“雨裛红蕖冉冉香”的妩媚,有“白帝城下雨翻盆”的动荡。雨在下,诗人的思绪不止。

当密集的雨点从漠漠的秋空洒向地面,穿过简陋的茅草屋,滴落在床头,滴滴答答敲打着诗人。此时的诗人感慨颇多,难以入眠,“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从眼前的处境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联想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诗人盼雨停,盼天亮!而这种期盼,又是屋破漏雨的艰苦处境激发出来的。于是由个人的艰苦处境联想到其他人的类似处境,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全诗的结尾。“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三句是说,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的庇护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至此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不论是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写他本身的幸福。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

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但当我们读完最后一节的时候,就知道他不是只描写他自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在秋夜里,秋雨无情袭击,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这种忧国忧民的炽热情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荡我们的心灵,为后人所效仿。

自然界的雨,滋润万物;诗词中的雨,润泽心田。走近诗词,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中,去领略文人生活的趣味,去感受他们内心的情感,去体悟文字当中的理趣。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陋室铭》赏析
相关作文
最热作文
关于本站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站长
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愿意作品在本站发布,请联系QQ769913200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