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关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的发言稿 作文10篇

时间:2020-07-09 08:36:31  作者:  来源  查看:0

(一)合力之固,坚不可摧

张素燕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在我们的班级读书会上跟大家分享我的感受和思考。

我们今天分享的读书内容是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让我很是感动。他们每个人都让我敬佩和骄傲,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齐桓公虚心纳谏,礼贤下士,听从鲍叔的建议,不计前嫌,重用管仲。想当年,管仲带兵阻击他,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他装死才得以逃脱。这种曾经置自己于死地的深仇大恨,怎还岂能重用?可是齐桓公做到了。真可谓是海纳百川,虚怀若谷,宽容博大,以德报怨。

狭路相逢勇者胜。齐桓公即位后,管仲的人生之路眼看已经走到尽头。可齐桓公和鲍叔不仅没有置他于死地,反而却赏识和重用他,于是管仲又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此情此恩必当终身相报。管仲不负众望,辅佐齐桓公终成一代霸业。

要说他们三个人里面让我感触最深的恐怕要数鲍叔了。

在齐桓公即位后,按常理正是鲍叔得意之时,做为NO.1的大功臣,意气风发,大可呼风唤雨,任性而为。可是他并没有。在此重要时刻,他却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他极力举荐管仲,而自己却甘居其下。说到这里,我感动得眼泪就要出来了。谦让是一种美德,宽广是一种胸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鲍叔识大体,顾大局,知人善任,他对管仲大力支持和信任,以至于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让人称赞。“管鲍之交”也为我们交友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和示范。“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时刻以“克己复礼”来提醒自己,与朋友交往要真心帮助,以诚相待,甘为他人做嫁衣。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和文明历史,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美德。“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尧舜“禅让”的历史传说,体现了“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思想。廉颇“负荆请罪”让我们明白了时刻以大局为重,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孔融让梨,让我们懂得了从小就要学会谦让。岳飞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精忠报国...... “圣与贤,可驯致。”我们要“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做好“君子”之道。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伯乐慧心慧眼知人,千里马任重道远驰骋。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格局,一种情怀,一种精神,一种能量。我们看到了团结,信任,默契,合作,忠心,抱负,力量等积极品质。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桓公之胸怀,鲍叔之知人,管仲之能力,他们强强联手,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合力之固,坚不可摧。

有了这股强大的合力,也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没有战胜不了的灾难。疫情期间,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携手并肩,共战疫情。在我们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动员,全民行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构筑起最严密的防控体系,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风“火”神速,“雷”厉风行。全国上下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合力,大家劲往一块儿使。医护人员们在抗疫一线日夜奋战。社会各界紧急行动,倾力相助。各行各业,各人,也为疫情防控克服各种困难,尽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正是这种强大的合力,使疫情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保障了我们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合力之下,我们都有一种拼的精神。医生拼的是医者仁心,国家拼的是制度张力,亿万人民拼的是鼎力相助。有了这种拼的精神,没有我们战胜不了的困难!疫情期间,我们中国还向世界各地派出支援医疗队并捐赠大量防疫物资,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大国担当。

我们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深深地感动和震撼着我们每一位中国人。我们在抗疫中淬炼和磨砺的精神财富,凝聚起不断向前的磅礴伟力,激励着我们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我们也更加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懂得了担当和责任,也深深体会到了做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我们要学习桓公的胸怀,鲍叔的知人,管仲的贤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合力有了,春风化雨,一切便会充满希望和力量,生机盎然,蓬勃向上!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二)知人才能善用 让贤方见仁义——我眼中的鲍叔

吴耀新
各位同学:

大家好!刚才大家对阅读材料中的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个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从中获益良多。而我感受最深的人物则是鲍叔,因为我觉得他知人善用,仁义让贤,而这些恰恰是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最需要学习的优秀品质。

鲍叔是知人善用的典范。历史知识告诉我们:鲍叔牙在为齐桓公夺得王位后,拒绝了相位,并推荐了管仲,称只有管仲能让齐桓公称霸,让管仲称相,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鲍叔牙为大谏,考察官吏当中表现好的人,委派曼子考察非官吏和种田者当中表现好的人,委派高子考察工匠和商人当中表现好的人,委派国子管理讼狱,隰朋管理东方各国的事务,宾胥无管理西方各国的事务,弗郑管理住宅。在管仲死后,鲍叔牙坚持让齐桓公辞退竖刁、易牙、开方三个人。齐桓公未听,齐国果然由盛转衰。可见,鲍叔在知人用人方面是具有独到眼光的。不然,管仲也不会如此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鲍叔是仁义让贤的典范。阅读材料中,鲍叔牙推荐管仲做了齐国的相国,自己甘心情愿地在他的领导下为官做事。鲍叔这种让贤举贤的行为显示了他仁义的品性。所以孔子才说:“齐有鲍叔.……知贤,智也;推贤,仁也;引贤,义也。有此三者,又何加焉?”。众所周知,桓公重用了鲍叔推荐的管仲后,正因为鲍叔甘居其下,才最终成就了齐桓公的一代霸业。可以说,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相齐,也就没有齐桓公之霸业。所以司马迁赞曰:“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读书为修身,知史为明道。同学们,我们读书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学习前人的智慧与品质,为了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这也是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这个读书会的意义所在。所以,针对以上的阅读材料,我就在思考,历史人物鲍叔的识才让贤给今天年轻的我们以怎样的启发?我觉的主要有三:我们要去思辨鲍叔的知人识人、谦虚宽怀的价值和意义;我们要去学习鲍叔谦虚谨慎、为国荐才的君子胸怀;我们要去践行“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知人才能善用,让贤方见仁义。同学们,相比较齐桓公的宽宏大量,任人唯贤,管仲的贤能才华,不尚武力,我更推崇鲍叔的识才让贤,因为我认为在风起云涌的今天,无论是一个团队的建设还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我们更需要“鲍叔”式的识才让贤。

我的发言完了,不足之处,敬请同学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作者系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吴耀新,高中语文高级教师,省高考优秀阅卷老师,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三)一箭与苍生

王杰成
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

非常荣幸有这么一次机会给大家做读书会的分享,这次我分享的主题是《一箭与苍生》。

凭栏海涛拍岸,齐桓公神色凝重,用手轻抚衣带钩。当初争夺帝位,纠派管仲刺杀,他险些被箭射中,还好最后装死逃脱。

“管仲不除,其耻难雪。”此仇非报不可。

但他又望向河山,天下未定,苍生难安——他心愿结束这乱世纷争。“欲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鲍叔的话在他耳边回响。

斗转星移,金戈铁马。转眼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春秋霸业。而站在他身旁的,竟是当初刺杀他的管仲。

齐桓公一人上高台,挽弓满弦,开似月。我抬头看去,正好飞箭如电。

第一箭,敬容人之德。

若非其有雅量,难以如此大度并宽恕。易经有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心若容不下一箭的仇恨,又怎能容下苍生?

子贡曾问孔子,有无一字可奉行终身,孔子答:“恕。”浸润在对话中的美德犹在耳边,自江水流转千年。一箭仇恨,终不及日月可攀的豁然;心怀慈悲,大爱值得奉予身旁。

回望当下,中华民族仍秉持容人之德。新冠疫情中,纵然遭遇他国诋毁,我们仍不改海纳百川的心意,不懈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箭,敬明察之心。

江山为靶,管仲便是那选定的箭。

尧帝觉察儿子才能不足,便让位给舜,点缀选贤举能的开始;纣王听信小人,颠倒黑白,终致商朝覆灭。

齐桓公不带情感偏见,知人善任,不因鲍叔为亲信而厚待,不因管仲为旧敌而漠见。直至今日,在管理中仍是一样的道理,重用众才者必兴,善聚众智者必明。

面对退而居其次的鲍叔,隐忍投靠的管仲,齐桓公充分发挥二者的才能,把握微妙的动态平衡——不失为另一面向的中庸智慧。

第三箭,敬慷慨之气。

个人价值观必然指引行为前进的方向。

齐桓公格局宏远,心系天下,不因个人恩怨而影响家国大事。

我不禁想起高平公造福天下苍生的凛然之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襟;又仿佛在橘子洲头,看见一袭背影望远凝眸:“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现如今,值中华民族复兴之际,我们应修德、明察、养浩然之气,为民族重屹世界之林尽微薄之力。

那齐桓公的箭,已经走远。

只见他举起衣袖,挥手一摆,江山万里荣枯。

涛声阵阵,雨点频频,人在时代深处向我回头轻笑。

我也举起弓,拉紧了弦,看准那模糊又清晰的天。

一箭。
(四)

信任的力量——班级读书会上的发言稿

刘秀清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我发言的题目是《信任的力量》。

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是什么?是信任。茫茫人海,大千世界,相遇的一刹那,即便是性命攸关的生死关头,命悬一线的生死之间,那种性命之忧,夺命之仇,也抵不过信任的力量。

公子小白信任鲍叔,对他推荐的人选,任用不疑。哪怕被推荐的这个人,曾经辅佐与自己争位的对手,哪怕这个人,险些一箭射死自己,他依然信任着鲍叔,相信着鲍叔的那句话: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他相信鲍叔的相信,他相信鲍叔如同懂得自己一般地懂得管仲,他相信信任的力量,他相信管仲的力量。

鲍叔信任管仲,不管在早年二人共同做生意时,管仲贪恋小利,当兵时临阵脱逃等等瑕疵行为;不管推荐其得势后,自己可能会屈居其后的可忧前景,鲍叔都心地澄明,坚定地信任着自己的这个朋友:相信他的治国经邦之才、经天纬地之术。他愿意助力,让这块美玉发出瑕不掩瑜的旷世光芒,他愿意托举一对贤君臣共创霸王之业。

被信任的管仲是幸福的,布衣时被贫穷家境所困,鲍叔的宽容和信任延续了他们的友谊,也灌溉滋养着他胸中的雄才大略、丘壑万千。他们的友谊有着万古难企的傲人高度,有着无关利益却利益社稷苍生的动人底色,他们星辰大海一般的情怀,不仅惠泽当世,也滋养着后世万代。

被信任的管仲是强大的,他助力齐桓公大兴改革,整顿行政管理系统、选贤任能、注重经济和农业发展、富国强兵,使齐国成为九合诸侯的强国。管仲“遂滋民,与无财”,“准平”的粮食政策,“相地而衰征”的级差地租,“山泽各致其时”的自然环境保护法等,在千年后,都有着极为科学合理的意义。管仲所著《管子》85篇,包含道、儒、名、法、兵、阴阳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其中《轻重》等,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文作。因其种种修为,管仲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成为彪炳千秋的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相信信任的力量,给人以充分的信任;相信信任的力量,珍惜师长、朋友对自己的信任。刻苦学习,砥砺奋进,增长见识,磨砺才干,愿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定支持和信任,面向星辰大海,扬帆出发!

(五)择高处立向宽处行——班级读书会上的发言稿

米丽宏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我发言的题目是《择高处立,向宽处行》。我想,先跟大家说个真心话。这个故事里的三个人,都令我倾慕:齐桓公不计一箭之仇,知人善任,唯才是举;鲍叔牙识才荐贤,谦和忠君;而管仲则鞠躬尽瘁,凭借过人的智谋,帮齐桓公完成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可以说,在史册中,他们都是一个大写的人。

但相比较而言,我更折服鲍叔牙的胸襟度量。正如孔子所说的“荐贤贤于贤”——荐贤,须知贤,这是智慧;推贤,这是仁爱;引贤,这是道义。而这些,恰能体现荐贤者超拔的站位和容人的胸襟。

宽博容人,那不是一种故意做出来的姿态,而是一种情怀和雅量;是那种立在高处、视野涵容八方的自信,是那种大智闲闲的游刃有余。

就像鲍叔牙,他本可以在商言利,与自私的管仲割席断交,也可以骄矜放旷,藐视管仲的贪生怕死;但他却一次又一次宽落落地予他以包容和维护;并向齐桓公推荐管仲为相,而自己甘愿位居其下,辅助他做事。这胸襟,便比常人多了一重人格之“美”。

他目光高远,思绪恒定,因此心无杂念,心间可撑船,可奔马,可容得人性万千。于是,宽容在他,便可以是一种体谅,暖暖的;可以是一种格局,宽宽的;可以是一种人生大智慧,成就别人也补益自己。

这种互相成就,正像那雨过天晴,人情和霞光共散成绮,相映生辉。

在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容人美谈。战国时,面对廉颇的敌对,蔺相如选择了宽容,最终成就了“将相和”的千古佳话;唐朝时,面对魏征的直言进谏,李世民选择了接纳,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古今中外,类似美谈数不胜数。

相对于个人而言,我们的人生,肯定不会时时一帆风顺。曲折会有,坎坷也会有。

亲爱的同学们,且请记住:这一生,走万里路,修百年身,最难得是长风万里;宽容,便是一叶扁舟,乘风破浪,载你到一个开阔地。那里,柳暗花明,月朗风清。这正应了左宗棠那半个联儿: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六)功成不必在我——班级读书会上的发言稿

刘卫宁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我发言的题目是《功成不必在我》。看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不难发现此三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胸有大志、公而忘私。齐桓公为称霸天下,放下一箭之私仇,拜管仲为相。鲍叔牙为成就大事,高风亮节,甘愿退位让贤;管仲为实现富国强兵的志向,不拘小节,竭力辅佐昔日政敌,最终实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不朽功绩。《谋略论》有云“善谋者,谋势;不善谋者,谋子。”,所以成大业者一定要有大局观,能够真正观大势谋大事必定是一种胸襟,一种志向。

故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鲍叔牙知人识人的眼光、荐贤举能的胸襟和大而忘我的情怀,老子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混乱时期,鲍叔牙能够以齐国大局为重,自甘屈人之下,明月入怀、淡泊名利,不仅成就了“华夏第一相”管仲,更成就了“管鲍之交”的千古美名。这也正好切合“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大胸怀源自大境界,大境界造就大作为,2020新冠疫情期间,全国无数医护人员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患者点亮生命的曙光,人们不可能一一记住他们写在防护服后面的名字,更不可能认识他们那一张张被口罩遮住的脸,但他们却将“白衣天使”这个美丽的名字永远的印刻在2020年抗疫攻坚战这个伟大的历史丰碑上。

每一个新旧制度的更迭和社会的发展进步,都需要一代代人默默的前赴后继和接力奋斗。疫情以来的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行走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道路上的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牢固树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奉献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心底无私天地宽,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七)

甘为绿叶衬红花——班级读书会上的发言稿

茉莉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我发言的题目是《甘为绿叶衬红花》。

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作为霸主登上了人生巅峰。这一世的伟业可以说归功于鲍叔的知人之明。

当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后,鲍叔对其直言,如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而后齐桓公听取了鲍叔的忠言,非但未杀管仲,反而重用了他,而鲍叔情愿做管仲的下属。这种品德正如司马迁所言:“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人们赞扬多的是鲍叔能够识别人才,不居功自傲,甘为人梯的品德。也如“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鲍叔不正是管仲的伯乐吗?

齐桓公多次会天下诸侯,没有动用武力就制止了战争,这就是管仲对齐桓公的报答,他协助齐桓公成就其霸业,达到极盛的顶峰。这个层面看,管仲确有他的贤明之处。

有关鲍叔的品德,还有一些小故事:当时管仲很贫穷,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利润时,他总想多分一点,但鲍叔知道后,并不认为他是贪心,而是认为他家里贫穷,需要这些钱财;当他替鲍叔谋划事情时,总会陷于窘境,但鲍叔从不认为他愚笨,只是安慰他说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当他多次被国君驱逐时,鲍叔没有说他不成器,而是安慰他没有遇到好的机遇……

鲍叔推荐管仲后,一直辅佐其左右;齐桓公也一直在鲍叔的激励中成长,有两位智者辅佐,最终成就齐桓公的一番事业。

如今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自我认同感也随之增加,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频频出现。很多人都想争第一,网络上网红频频出镜,都争着想做那朵红花,谁也不曾想去做绿叶。

我们能够顺利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小了说,为我们默默付出的父母,不就是衬托我们的那片绿叶吗?大了说,我们团结拼搏的国家,不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绿叶吗?而我们每一个社会中人,都是自己成长中的那朵红花,灿烂地盛开在那片绿叶中。

生活中的很多人,就像鲍叔那样,甘愿做绿叶,去衬托红花的美。比如幕后的科研人员、比如在一线的抗疫人员、再比如每座城市的清洁工……见过夏季的凌霄花吗?大片的绿叶藤上,有几簇小喇叭的橘红色小花,高高地攀在大片的绿色藤蔓上,很是惹眼。

甘为绿叶衬红花,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人品。
(八)

管鲍之交需胸襟——班级读书会上的发言稿

粒砂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通过分析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他们三人,及其之间的关系,我非常欣赏鲍叔,为他点赞。可以说,没有鲍叔,便没有管仲,也没有齐桓公的霸业。

为什么这么说呢?

此刻,我想起一个成语“管鲍之交”,正是与他们有关。今天,我发言的题目就是:《管鲍之交需胸襟》。

大家知道,成语“管鲍之交”说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和鲍叔两人相交至深。后来,称朋友间深厚的友谊为“管鲍之交”。在这里,我给大家先分享一下他们两人之间的故事。

管仲和鲍叔两人是一对好朋友。起初,管仲和鲍叔合伙做生意。管仲家里穷,出的本钱比鲍叔少。可到分红的时候,管仲却拿的要多一些。看到这种情形,鲍叔手下的人很不高兴,都抱怨并指责管仲太贪。鲍叔解释说:“其实,他是不会在乎这点小钱的,而是他家里生活实在太难,是我主动自愿让他多拿一些的。”

还有,管仲曾几次帮鲍叔出主意办事情,把事情都办糟了。鲍叔不但没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没办成,不是你的点子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成熟,你别往心里去,这都是正常的。”

管仲曾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认为,不是管仲没本事,没水平和才华,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认可和赏识他的人。

有次,管仲带兵打仗,进攻时他躲在后面,撤退时他跑在最前面。士兵们全都小瞧他,嘲笑他。鲍叔说:“管仲家里有老母,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并不是真的怕死。”鲍叔替管仲辩护,完全是为了爱惜管仲这个人才。管仲听到这些话后,心暖而感动,流着泪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就这样,管仲和鲍叔结成了生死之交。我认为,鲍叔是一心为公的,大公无私的。鲍叔了解管仲,深知管仲之贤才。后来,管仲为齐国出谋划策,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终成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也印证了管仲的治国才干。

鲍叔向齐桓公举荐管仲,替代了自己的职位,而自己则甘居于管仲之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格局和胸襟?假如说,鲍叔嫉贤妒能,属于武大郎开店——容不下个高的那号,能玉成管仲吗,历史上还会有这段佳话吗?所以,连司马迁都慨叹:“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古时有“管鲍之交”“一诺千金”“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等故事,说得大都是讲情谊、知善任、重信诺。在当今社会,不正需这种胸襟吗,不仍需要这种境界吗?

我的发言完毕,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九)智者的光辉——班级读书会上的发言稿

王鑫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我发言的题目是《心胸眼光谋略》。

泰山不让其土,故能成其大,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选择成就一番伟业,那就必须拥有博大的胸襟,宽广的胸怀,如炬的眼光和超常的谋略,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反之,睚眦必报,斤斤计较,必是小肚鸡肠,鼠目寸光,最终一事无成,如同那千万砂砾一般,随波逐流,泯灭于历史的大浪之中。

在这三个历史人物当中,我想说说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在即君位之前,曾被公子纠谋士管仲刺杀,庆幸得这一箭未中要害,装死逃脱,保得一命。但是他即位以后,为了心中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抱负,为了成就诸侯国霸主的地位,毅然不计前嫌,知人善任,任人唯贤,重用管仲,终于成就一代霸业,这使一种多么宽广的胸怀啊。能把敌人变成朋友,变成自己的人,最终变成了忠于自己的人,齐桓公的人格魅力必定深深地感染了管仲,我想这一定是齐桓公宽广的胸襟打动了管仲。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那么这个“木”必定是枝叶繁茂,挺拔旺盛,是一个舒适安逸的居所,可以在此安居乐业,古往今来,士为知己者死,即便如此,居庙堂之上的“主”们,也一定是礼贤下士的明君明主,否则以谋士的能力和眼光,绝对不会投其门下,忠心耿耿辅佐其左右,帮助其成就一番事业。这宽广的胸怀一定能令人感动,一定能令人震撼,一定能令人折服。

一个人究竟是沽名钓誉,还是名副其实,用人者究竟该怎么来识别一个人是否真的有真才实学,那么就要看这用人的领导有没有能力来甄别了,正所谓慧眼独具。我想齐桓公一定是这样的,他一定是了解管仲的,也是知晓管仲的才华并且十分赏识,正如之前所讲,即便是良禽,是贤臣,如果是遇到了朽木昏君,昏聩无能,闭目塞听,刚愎自用,那么在昏君的眼里,则不再是良禽和贤臣了,甚至会被认为成佞臣、奸臣,这样一来就是十分危险的情况了,良禽不能安居,贤臣就会受到生命的威胁。齐桓公是慧眼识英雄,也让英雄管仲有了用武之地,因此,一个领导人的眼光决定了他的方向,决定了团队的力量,也决定了他自己的未来。

宽广的心胸、独具的眼光和高深的谋略决定了一个大的格局,齐桓公正是冰释了管仲的杀身之仇,以其深谋远虑,着眼长远,用实际行动感化于人,唯才是举。中华民族不仅历史悠久,更是英雄辈出,人才荟萃,凡是成就伟大事业的领导者们,在他们的身上始终闪耀着智者的光辉,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行为,虽然历经千秋万代,仍然映射着光芒,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继续披荆斩棘,开拓奋进。

恰同学少年,正是风华正茂,是建功立业的好时光,愿我们都能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在今后的道路上,释放自我,驰骋纵横,展示才华,实现我们心中伟大的梦想,并为之奋斗终生。

(十)唯才是举,以利天下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侯桂新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唯才是举,以利天下》。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非常感人,尤其是管鲍之交更是成为千古美谈。两人曾经各为其主,在战场上生死相搏,但后来内战结束,两人相逢一笑泯恩仇,为了齐国的共同利益,成为知己,共同辅佐齐桓公,终成一代霸业,“齐桓晋文之事”于是成为后世史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在这其中,鲍叔知人善荐,主动让贤,管仲当仁不让,敢担重责,无疑都值得大书特书。不过,让我最心折的还是齐桓公。

在春秋时期,君与臣的关系虽然还不像战国之后那么等级森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有为而强势的君主在大臣面前无疑有着绝对主导权。齐桓公即位后,面对有着“一箭之仇”的管仲,兴兵讨伐并将其擒杀几乎易如反掌,但他却不计前嫌,不但不予追究,反而给予绝对信任,将治国之权悉数赋予,这不但体现出他胸怀广阔,而且从中可以看出他目标高远,以天下苍生为念,加上知人善用,作为一个国家领袖,可以说集众多领袖必备美德于一身。这样一个“明君”,后来能成为“五霸”之首,并非偶然。

同样的故事,在春秋时期还有另外一个版本,那就是晋平公时,祁黄羊举荐自己的仇人解狐担任南阳令,这一义举被孔子称赞为“公”。不过解狐只与祁黄羊有仇,并非与晋平公存在宿怨,因此虽然都是听从属下对仇人的举荐,齐桓公要比晋平公更为难得。

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统治者普遍重视人才、真正能够做到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年代。这一用人传统在后世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例如汉末三国时期,曹操正式提出“唯才是举”的口号,他的竞争对手孙权和刘备实际上也是这样做的。蜀国的五虎将里,马超和黄忠原来都是刘备的敌人,因为刘备不计前仇,先后归顺,为了蜀国江山浴血奋战。刘备虽是一位“仁君”,但倘若他没有“光复汉室”的伟大志向,恐怕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凡是胸怀天下的君主,既要有雄才大略,同时也需公私分明,大公无私,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当然,我们现在身处的是社会主义新时代,传统的君臣关系不复存在。不过,古人在用人方面留下的宝贵经验,其中的合理成分并没有过时,仍须传承。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来自科技实力的竞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则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科技兴国的实质是人才兴国。希望我们的各级用人单位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多向齐桓公学习,以对民族和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善用人才,重用人才,这样我们一定能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祖国荣辱系我身——学生集会上的..
猜您感兴趣
相关作文
最热作文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联系站长
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愿意作品在本站发布,请联系QQ769913200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