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读后感:孤独而伟大的坚守

时间:2018-12-08 17:00:37  作者:  来源  查看:0
田甜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上校的原型源自他的外祖父,一个战功显赫却等待政府颁发应得的酬金直到去世的老人。而上校的故事则来自加西亚自身的经历,在他担任记者时,曾因报道的内容激怒了独裁当局而不得不躲到国外去。后来报社被查封,他失了业,在巴黎度过了艰难的三年,每天都等待有信件传来国内的好消息。“我要是没有这三年穷愁潦倒的生活,我可能不会成为作家。”他如此坦率地说道。
回到故事中。上校年轻的时候是个掌握大笔财富的军需官, 在投降书签订前他却把钱都还给了国家。安家后,他与妻子一同等待政府的抚恤金,在周五时到码头假装不那么刻意地询问是否有来信。夫妻俩原本有一个儿子,在斗鸡时因为携带非法宣传单而遭杀害。于是两个老人养着留下的斗鸡,将屋里的东西一件件地卖出来维持生计。
相反于《安娜·卡列尼娜》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觉得众生皆苦,苦难似乎大多来源于贫穷。 因为贫穷,上校用小刀把罐里最后一点混着铁锈的咖啡末刮进祸里;因为贫穷,上枝把最后一小勺咖啡粉泡成的咖啡端给患哮喘的妻子;因为贫穷,上校用着被虫蛀了许多个洞的雨伞,还乐观地说可以透过洞看星星。 这是他的诗意,像是王尔德的那句:“即使身处阴沟,仍要仰望星空。”
尽管如此,上校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还是他的坚守和他难言的孤独。
年轻的时侯他放弃财富,周围有的人因留下金钱而成为富翁,甚至富有的得了糖尿病,他所坚守的是自己的本心;他默默而执着地等待着政府记起他们这些反抗军曾为国家作出的贡献,尽管他明白最可怕的是刻意忽视与遗忘,他所坚守的是对国家的信任。
从“没有人给他写信”就可以看出。上校是个十分孤独的人。他仿佛不属于这个世界,因为他的坚守让他看起来十分另类。我曾不解于这个人物的形象是迂腐还是执着,但后来我在《东邪西毒》中看到一句话:“有些人坚持一些东西,可能在别人看来觉得没有意义,但他自己觉得,很重要。”我突然就有些理解了上校的孤独。“贫穷夫妻百事哀。”上校的妻子关心的是生活琐事,所以她不喜欢上校把消耗粮食的斗鸡留在身边;负责斗鸡的粮食的小伙子们有一颗善良的心,但他们只把斗鸡当成胜负的筹码;医生可以为上校看诊,医治身体上的疾病,却不能看透上校的内心。他们都不知道上校在乎的是什么。而我其实也尚未明白,我只知道那句“事在人为”。 或许上校选择这条漫长的道路开始,就打定主意要孤独前进;或许他心里清楚,若他中途打退堂鼓,之前几十年的等待将变得毫无意义;或许他明白,他故意逆风而行,是因为若不能亲眼见坚守的结果,便不会甘心。所以尽管律师对他说:“人类的忘恩负义是无止境的。”他仍然把斗鸡和抚恤金作为执着的动力。他不想,也不愿回头。
我在上校身上,更多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上校像是我们想做却不敢成为的人。“很多有时候我们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去做,而是因为做这件事的时候就是希望。”我们怀着这样的想法,不敢迈开一步。我们自认为不能像上校那样坚守,因为我们害怕悲剧与痛苦。叔本华对“痛苦”的定义是“把意志因横亘于它与它当前目标之间的一个障碍而遭到的阻挫称为痛苦。”我们止步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把自己困在牢笼之中。而上校呢,书的结尾妻子问他吃什么的时候,“自觉心灵清透,坦坦荡荡,什么事也难不住他。他达成了这样的理念:要解脱于苦海,不是无济于事地挣扎着解除加诸自己的一重重实际的苦难,也不是通过否定生命意志而解脱苦难,而是让我们从根本的思想上不将痛苦当成痛苦,即视之平常,待之平淡,报之以歌。这才是真正的一劳永逸的救赎,也说明痛苦就是解脱于痛苦的途径。小说到了这里,上校的灵魂变得丰满而有生气,不再是徒有痛苦的容器。而他也更加能够坚守下去,不被其他的事物所吓倒。
经典的宝贵之处在于,它描写了这个人是如何度过悲剧的一生却使其绽放光彩的。而我们本身就是自己人生的主角,也理应为自己坚守一回,只为心中的那个目标。
所以,你准备好了吗?等待那封还未写来的信?要知道,孤独的坚守才更显得伟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格列佛游记》读后感:欲望之黑暗
猜您感兴趣
相关作文
最热作文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联系站长
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愿意作品在本站发布,请联系QQ769913200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