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学为人师,行为世——为亲人写传记

时间:2019-01-10 12:36:02  作者:  来源  查看:0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姜月

引言
我的姥爷,迟锡增,算不上是多么赫赫有名,顶顶响亮的大人物,他是北京师范大学的老教师,一辈子兢兢业业,坦坦荡荡,历尽艰苦,术业有成,在自己为人为事的点点滴滴中,践行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因此,我今天有意为他作传。

1933年,迟锡增出生在老北京前门珠市口大街的一个四合院里。随着一声啼哭,老迟家迎来了他们的第四个孩子,也是同辈中的长子,取“增福增寿”的寓意,固名锡增。
老迟家可算得上是个梨园世家,祖祖辈辈七代人都从事这戏台子上的工作,有唱老生的名角,也有像迟锡增的父亲,迟月亭这样有名的笛师,怎么说,迟锡增打一生下来就是个唱戏的道,不巧的是,他没能遗传祖辈的音乐资质,家人齐齐商量一出,便把他送去了学堂读初小。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迟父奔赴西安,筹备演出。父亲寄不来钱,三位长姐都已出嫁,身为长子的迟锡增为了补贴家用,去了父亲朋友的点心铺当学徒。“我们要帮衬着数糕点,掌柜的不信我,他核对了两次,我都没错,再以后那掌柜就也挺欣赏我的了。”
1947年,父亲回了北京,14岁的迟锡增再一次回到了学校念高小,有了学徒的经验,功课却也落下了不少,他比同班的同伴大上三岁,因此只得加倍努力,还得了班长的职务。
1949年,迟锡增小学毕业,先是考上了市立的北京六中,又在国立考试里脱颖而出,“我爸爸是不让我再考的,说已经上了市立学校,何必呢,我就告诉他,我想试试,这么一试,8000人的考试里,我就考了第22名。”在师大附中读完了初中三年后,紧接着保送了本部高中。
高三的紧张备考期,迟锡增的班主任建议他去考对外贸易学院,将来出国发展,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考国内的大学,打算在祖国做出一番事业。

1956,迟锡增因为优异的学习成绩保送北京师范大学,这所与他结缘一生的学校。初入大学的校园,他便主攻化学研究,化学材料中的不确定性令人望而生畏,他却对其着迷万分。
有一年,迟锡增一行去石景山发电厂做实验,一块搞科研,做半导体工业相关的提纯试验,当时,需要两个人一组,抬一坛子80多公斤的浓硫酸到山上,浓硫酸是非常危险的化学药剂,碰到皮肤上就会严重烧伤。作为化学专业高才生的迟锡增当然非常清楚硫酸的危险,但是,每一趟上坡路,他都选择在后面抬。意外还是发生了,他们在爬坡的时候有了颠簸,一坛子的硫酸全都洒了出来,不偏不倚地都倒在走在后面的迟锡增的左腿上,那一定是火辣辣钻心地疼,皮开肉绽的感觉,但是他顾不上疼,当机立断,冲着工地的水管飞快地跑去,用最大的冷水冲伤口,给烧伤部位降温,冲过冷水,他就再也站不住了,一下瘫倒在地上,被抬到了医院。多亏迟锡增沉着冷静,处理及时,才没有留下残疾。住了两周的院后,伤势还没有痊愈,他又急着回去搞研究了。因为这一次意外,他的腿一直有着一大块疤痕。
读书的同时,迟锡增也格外重视体育锻炼,尤其对长跑很感兴趣,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标准,他的长跑成绩一直保持着学校的记录,直到文化大革命以后。
1959年,国家缺少核能领域人才,在化学系品学兼优的大三学生迟锡增,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继续深造物理专业三年。1962年,他被派署到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做提纯鉴定方面的物理研究。同年,他兴冲冲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党支部宣传委员。
原子能研究是国家当年的重点项目,研究基地在非常边远的山区,这样的放射性研究也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虽然冒着巨大的风险,迟锡增义无反顾地选择参与原子能的研究,一干就是十多年。在长期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坚持长跑,良好的身体素质成为了他多年工作的基础。
1976年,迟锡增到河南西平县的干校参加劳动锻炼。他当时在一个湖地里种小麦。“那一年正赶上河南发大水,湖地里的水先涨起来,屋里的地板开始冒水,队长组织我们上公路,我们的房子全倒了,公路也被水淹了。”三天三夜的大雨把庄稼全泡坏了,迟锡增一行人便留在河南开展了长达四个月的救灾。这时候,家里留下了夫人独自带着9岁和2岁的两个女儿,一边是饱受涝灾横祸的人民群众,一边是牵挂良久的妻儿,在小家和大家之间,他必须作出取舍,左思右想,他还是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当地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那时候,我们一个小队10个人,一天一队就12个馒头,一人只有一个馒头充饥,大家伙都舍不得吃那最后两个馒头,晚上收工后回到窝棚里,分成小块,你一口我一口,边聊天边分着吃,比什么山珍海味都香。”迟锡增经常回忆起那时的生活,还有一起奋斗过的同事们。

1979年,原子能核试验结束,迟锡增面临着新的职业选择,一方面,可以在研究院继续科研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到大学做讲师,因为一直存有教书育人的梦想,他回到了母校北师大,开始从事自己所热衷的教育事业,与大学时代的同窗,也是他的夫人沈慕昭,同在北师大化学系工作。
在师大的20余年的教育和科研工作中,在全国的师范系统中率先开创了仪器分析课程,常年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带领团队进行的项目多次获得国家部委级科研大奖,并主编了《化学化工大辞典》、《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仪器分析》等十余本著作,60多篇论文。带出了二十多名优秀研究生,遍布祖国和世界的高校及科研领域,有的决定继续留在师大当老师,可谓是桃李满天下。1986-1992年,迟锡增还先后担任了多届化学系系主任。
“师大好啊,我就是师大附中毕业的,师大的各个校区,我都待过。对一草一木,也都有感情了。”迟锡增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嘴角也止不住地上扬。
1993年退休后,迟锡增接受学校返聘,继续指导研究生及教学科研工作,同时参与国家教委的世界银行招标项目,担任化学仪器的顾问。虽然已经上了年纪,身体状况也不如从前,每天早晨,他还是风雨无阻地出现在办公室,拿着放大镜,阅读大量的资料和报表,赶时间,抢任务,和当代的年轻人一起奋斗。
现在,迟锡增已经85岁的高龄了,还时常到学校的各处去走一走,转一转,看看他仍然牵挂着的莘莘学子,不再硬朗的身体依然站得笔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尾声
从点心铺的学徒,到北师大的教授;
从实验基地,到三尺讲台;
从青春,到年迈;
一路无悔。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记忆中的吉他——半命题的作文记..
猜您感兴趣
相关作文
最热作文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联系站长
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愿意作品在本站发布,请联系QQ769913200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