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读《孟子》有感

时间:2019-03-15 21:00:33  作者:  来源  查看:0
育人先育己 ——读《孟子》有感

初三·二部 李洋
对孟子和《孟子》一书的最初印象,还是上学期间的历史课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语文课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多年之后重读《孟子》,身份不同,读书的感悟也随之变化。
《孟子》卷十四“尽心下(五)”这样说道“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译为:孟子说:“贤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去使别人明白;今天的人则是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却想去使别人明白。”
早春三月,又是一年开学时。2013年3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他警示道: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是要贻误工作、贻误大事的!”
“昭昭”表示内心清明、事理明白,“昏昏”表示内心糊涂、认识不明。孟子是说,过去的贤人,是首先使自己明白透彻,然后再去指挥和教导他人,使别人也能清楚明白;而今天的人,是自己都糊里糊涂、见识不清,却还妄想要教人明白,其实是在误导他人、混淆视听。能因为自己或者“昭昭”、或者“昏昏”,从而对他人造成深刻影响的,一般来讲,要么是管理者、具有掌控权,要么是宣教者、拥有话语权。
育人先育己,正己再正人。想要教育好别人,就要先让自己受教育才行;连自己都没有搞清楚的事情,却想要让别人明白,这就有些缘木求鱼的意味了。这一段话本意是批判当时的统治者不作为,却还要担负教化民众的责任。
而将孟子的这一段话引申到现代教育中,就要求作为他人之师,一定要先自己弄明白道理,才能够授人;如果自己都糊里糊涂的,还要给别人上课,那就是误人子弟了。
读《孟子·卷一》有感

初三·二部 赵华乔
对于《孟子》这本书,以前看过,但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前段时间重新拿起,重点读了卷一。在印象中《孟子》以记录为主的语录体散文,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孟子》给人的感觉就是侃侃而谈,由浅入深。就《孟子·卷一》来说,先是初见梁王,布仁义之道,提出仁义是重要的治国之道,“王亦曰仁义而已矣”。再是开导梁王,提倡与民为乐,“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又阐述仁政的措施,让梁惠文王相信仁者无敌,“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统楚之坚甲利兵矣”。既用各种事例说明,又一层层深入打动君王,他天衣无缝的说法让王上深信不疑。
孟子在当时激烈的社会政治斗争中,看到了民心的向背对于国家政权安稳的决定性意义,所以他特别强调“得民心,得天下”的重要经验。本卷中的思想给与我们一些教育智慧。在与学生交流,有时候你一讲学生就烦,让我很有挫败感。看完本卷后,我感觉以后要循序渐进,逐渐扩充良知。是因为孩子他的认知,不如你的,他还没达到你的认知程度,你讲的道理他听不懂,也不想懂,他们有自己的认知与世界,所以他烦。他要听懂或者是愿意听需要依靠他的认知,你只有站在他的角度,讲他能听得懂的话,讲他能理解的道理,讲他愿意听的话,他才不会烦,才会对他有帮助。还要就是要精炼准确,你的例子、你的语句能够直接点明本质与核心问题,才能真正的打动学生。还有“推己及人”与“仁”等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走进学生内心,打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这种“仁政观”、“得民心,得天下的思想”也帮助我们去获得学生的喜欢,爱是互相的。在后面的篇章中,会有关于学习观、教育观、人格培养方面给我们很懂智慧。
孟子的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越深入学习就越能够发现一种生命成长的快乐,觉得人生充满了希望,因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得到一种正确的价值理念,在生命里加以实践,通过真诚的力量表现出来,所以快乐也会由内而发,幸福也会由此而来。
读《孟子》有感

初三·二部 孙永波
初次接触《孟子》是在初中之时,当时并没有多大感觉,只是把节选文段当作课文去学习。但是,当我在接到集团下发的《孟子》并读了几遍后,发觉这本书蕴含着很深的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从此对之爱不释手。
尤其是读完《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我感触良多。对于“五十步笑百步”更是有了自己更深层次的理解,结合当今社会,我有所感悟。
  不知是否有人也跟我一样曾经怀疑过“付出跟收获成正比”这句话,因为也有一句“付出不一定得到回报”这样的经典句子,但现在的我更倾向于前一句。很简单的例子,就拿赚钱来说,一部分人在同一时间内会比另一部分人赚的多,甚至是多很多,赚的少的那部分人也许会抱怨,也许会嫉妒,也许会羡慕。但我们所没有看到的是比我们赚的多的那部分人肯定比我们付出的“辛苦”要多,也许是身体上的,也许是心理上的,往往处在相近或一个级别上的人就会因为某些利益上或是某种心态不自然的产生了扭曲了的心理,这也许是社会复杂一面的部分原因吧。
  人潜意识里都渴望被别人重视,但只是有时个人的期望值过高,而当别人没有达到你所希望的期望值时,也就会很自然的产生了所谓的失落感。有些人喜欢隐藏自己,有些人喜欢锋芒毕露,永远隐藏的也好,锋芒毕露的也罢,只是还有一种伪装善良的“智人”,你又奈何的了呢?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改变不了就适应它,正如《孟子》所说:“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所以我们不要去做那些“五十步笑百步”的人。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读《偷影子的人》有感
猜您感兴趣
相关作文
最热作文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联系站长
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愿意作品在本站发布,请联系QQ769913200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