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张桂梅校长和刘瑜教授的“对话”——对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的感悟(一)

时间:2021-02-25 08:21:01 作者: 浏览:0
随笔话题

她说:“我们要松弛下来,要发现孩子的喜爱,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要引领孩子发现自我,而不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而她说:“我们必须拼了,要不停地刷题,要死记硬背,要用填鸭式教育逼孩子走出贫困和大山,要考上浙大、武大、厦大和川大。”她们,一个是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一个是华坪女中的老校长、“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
身为高中生的你,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

生长环境决定命运
1何颖洁
都说是金子总会发光 ,但是千里马也会被埋没 。虽然环境不是成功的必然因素 ,但是好的环境能够成就一个人 。生长的环境决定了人的命运 。
200年前美国康乃狄克州有一位集神学家、哲学家和道德学家于一身的学者,他的名字叫嘉纳塞·爱德华。其中,有13人当了大学校长,100多人任大学教授,14人创建了大学或专科学校,80多人成了文学家,一人就任副总统,一人做了大使,20多人任上下两院的议员,18人成了报社、杂志社的负责人或者主编.这就是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
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也一定都听说过 ,正是那位教子有方的母亲,不辞辛劳的辗转奔波 ,三次迁居 ,成就了一代亚圣。
清华教授刘瑜说:“我们要松弛下来,尊重孩子的个性 ,而不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而“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则说 :“我们必须拼了 ,要逼着孩子们考上名校。 ”这也是环境造成的影响 。教育资源优越的地方 ,孩子们成绩先天优越,考名校也并非遥不可及 ,而注重发展个性,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为社会所用 ;而教育条件落后的地方 ,则必须拼命学习 ,只有考进名校 ,才会有好的出路 。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 ,是针对不同的生活环境而提出的 。
生长环境决定命运 ,不要小看环境带来的影响 。

论教育
2号 苏巴提江
我认为,在这个时代快速发展的中国,若不适当改变教育国情,那应试教育还是应当主流。
从教育目的上看:应试教育是为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以应试训练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根据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和学会审美的教育。
那如果问起我站在那一边,我是肯定站在素质教育一侧,我自己就是一个不能独立实践教育的学生,但是,在现阶段,的确应试教育会更胜一筹,学习然后考上好大学,这样人生路会更好走。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考到好大学?这不是目的,而应是一个新的开始。


努力的意义
3 李钟燕
十多年的学习之路到底是该拼尽全力还是该浑噩度日,努力的究极意义到底是什么?
有人认为一生没有多大作为平平淡淡的度过一辈子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又附叹道平凡可贵。但是对于以后的我们而言,平凡可能也是一种奢望,因为现在优秀的人已经数不过来,那么未来的人才将会是多么的泛滥,平凡生活将会属于人才,那不努力的人又该何去何从,当然是为了生存一生都忙忙碌碌,无法停步歇息。
现在的努力是未来的保障。

松紧之间
4号 徐睿
清华教授宣传兴趣第一,让孩子快乐成长;华坪女中老校长却让学生往死里拼,实行填鸭式教学。究竟谁对谁错?
很多人认为肯定是清华教授说得对,很明显人家教授经验肯定要比一个中学校长多,眼界也更宽广,所谓站得更高看得更清。也有人认为老校长才是正确的,不拼命读书,怎么才能进入那些名校,走出大山,改变命运?个人认为,两种观点都有道理,造成两种观念差异的原因是不同的生活环境。
清华教授所说确实有理,最理想的教育是兴趣至上。因材施教才能使人才作用最大化,各个领域才会百花齐放。这是最理想的状况。但张桂梅所说才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现实。这个世界并不公平,少部分人只需付出很少的代价,甚至没有代价就能拥有世界上大部分资源;但底层人民穷极一生可能都不能让自己过上温饱的生活。在我国的状况还算乐观,寒门子弟至少能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在这样的现状下,唯有拼命奋斗,才能华丽转身。我们又怎能去嘲弄现实的人呢?渴望丰满理想的同时,我们也要俯下高傲的头颅看看骨感的现实。
一松一紧之间,尽是人间悲欢。为了美好的新世界,继续努力吧。

苦中作乐
5 金璐鑫
俗话说得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从小到大的学习生涯中,一直被灌输的思想成绩就是要好好努力。
我的记性不太好,做会那些难题的方法只有买一本又一本的册子,将一个题型反复做,才能彻底掌握。题海战术虽然有点笨,但它是最适合我的方法。妈妈也常对我说:“努力三年,以后会有更多的选择。”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是我目前最大的目标。
当然,学习并非只有苦。做会一道其他人抓耳挠腮怎么也想不出来的题,背会一篇晦涩难懂的古文,试卷上满篇的红叉叉,老师在全班面前的夸奖,排名一次又一次的靠前,这些对于我,是极大的乐趣。

该拼必须得拼
6号 段欣悦
对于教育,有很多方式,一个老师就会有一种特例,但它无外分为两大类:轻松与拼努力。
对于我来说,一直陪伴我的就是拼努力,因为这是让我走向成功唯一的路。上了高中以后,这种感觉愈发强烈,因为你会发现,身边的人都在努力,老师也在日复一日的强调这个字眼,我们比不上大城市里那些享受优质资源的学生,更不是富二代,所以我们没有权利去选择不努力,一切的一切都是靠自己阿!
或许现在的我们每天点着夜灯,看着日出捧着书,枕边始终伴着书香,手边从不停下书写,但这一定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去拼,是为了我们可以拥有选择自己兴趣的权利,该拼的时候我们必须迎难而上!没有什么注定的天赋,因为努力一样可以和它比肩并超越!
我们必须考上好大学,这是每一个中学生该有的信仰。如果你没有施展的才能,不能像电视里的明星一样光彩夺目,那你为什么不拿起笔,埋下头去搏一搏呢?这种填鸭式教育必然很累,你的眼睛下方会染上天然黑色眼影,你的头发会新陈代谢的更多,但这都是你的付出,才会换来你的回报。

浅聊教育观
7号 兰嘉伟
教育的主观在教师,教育的受众是学生。可以说,教师的教育观的不同就决定了教出的学生是截然不同的。
像是材料里谈到的两种教育观,一个注重培养学生个性,主张自我发展;一位采用填鸭式的教育,助力学生走的更远。看起来像是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但其实,因为受众的不同,却基本上是合理的。比如主张培养学生个性的清华大学教授,他的受众是谁?是在北上广各地来的大城市的学生,他们接受的都是新颖的教育,注重个人喜好,也有丰富的基本教育素质底子,所以需要的是用兴趣去引导他们学习,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而另一位坚持填鸭式的感动中国教师,他的受众是那些偏远大山里的孩子,他们缺乏基本的教育素质底子,也缺乏接受高等教育的条件。他们如果不能靠学习来改变他们的命运,那基本只有农民一条路了,所以,要帮助这些孩子,只能靠加大力度去给他们灌输知识,把他们送进那些可以谈理想谈追求的高等学府,这才有出路。
这种东西还是要看随机应变,因地制宜,世界上不会存在绝对合适所有情况的教育观。

因境施教
8号 郑海凤
因境施教,就是指在不同的环境下,去使用不同的教育。
一个是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一个是华坪女中的老校长,“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我相信就以这两位老师的身份,资质,能说出来的话就会有她们的原因。而我们也会听到,要培养孩子的兴趣,挖掘孩子的爱好,更经常听到,你要努力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千顷澄碧的时代》观后感
猜您感兴趣
相关作文
最热作文
关于本站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站长
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愿意作品在本站发布,请联系QQ769913200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