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一节美术课引发的教育思考

时间:2020-07-12 08:13:25  作者:  来源  查看:0
王治国
对于美术教育而言,我的确是个十足的门外汉。也许是机缘巧合吧!我有幸作为评委组组长,聆听了小朱老师的一节美术课。更为巧合的是,小朱老师执教的班级刚好是我所带的班级。小朱老师的美术课上的好不好,热烈的课堂气氛就说明了一切。
小朱老师的美术课哪儿上的好呢?在我一个非专业人士的眼里,无非就是教者绘画功底深厚,课堂设计巧妙,教学过程精彩……至于更深层次的专业评价,我确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然而,这节课上的一些镜头,让我这个自诩为“土专家”的“井底之蛙”的灵魂为之一颤。课堂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镜头一:班上学习成绩最差的小A,每一次都会第一个高高地举起手来,且每一次回答都有独到的见解,无不让人侧目惊叹。
天哪!这还是那个上课从来不听讲,语、数、外都考个位数的小A吗?原来,他的思维可以如此活跃;语言可以如此准确;学习可以如此专注……
镜头二:班上最腼腆,最沉默的女孩小Z,这堂美术课上,她的作品最具创意,得到老师的高度赞誉。小Z腼腆地笑了笑,她的眼睛中闪烁着自信、灵动的光芒。
一年多了,课堂上我从来就没有见到过小Z的笑容,她的学习总比其他同学迟钝一些。课堂上,她甚至刻意地躲避我的目光。
为什么这节课上,小A和小Z会如此出彩呢?难道是我们几位科任教师的课上的不如小朱老师好吗?事实绝非如此。我的几位搭档可都是片区名师,无论是教学技艺、课堂驾驭能力,还是教学经验等,相较小朱老师都显得更加成熟。那么,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呢?
细思之下,笔者认为小A和小Z在不同课堂上判若两人的表现,其原因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兴趣爱好使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日本儿童早期教育的鼻祖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小A和小Z因为对学习美术具有浓厚的兴趣,所以,美术课上的他们专注、自信、热烈、超然。主观能动性发生改变,全情投入之下,他们的学习潜能也完完全全地挖掘、释放了出来。
二是学习梯度不同。语、数、外等课程,学生必须会读、会写、会算,其对知识的积累、积淀都有较高的要求,每一阶段的学习都需要前一阶段的知识做铺垫,做支撑。像小A这样的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导致低段知识严重欠缺,或严重断层。知识链断裂导致学困生年级越高越是听之不懂,学之不会,渐而游离于课堂之外。美术这样的课程则不然,这些课程虽然也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做支撑,但基础知识的需求梯度相对平缓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也完全听得懂,学得会。
三是评价方式不同。语、数、外等课程的评价往往是以考试分数论高低,无形之中一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就会倍感压力。课堂上,他们要么一言不发,要么把头埋得很低,生怕老师看到他,或提问到他,生怕说错了老师会批评他。错误本来就是学习最需要的资源之一,连错都不敢错的孩子,他的学习一定会出问题。然而,像美术这样的课堂,评价的开放性更强,也没有对错之分。因此,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也更放得开,更加自信一些。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是挖掘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如此说来,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孩子是人世间的精灵,他们性格、爱好、脾性等都有所不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必须练就一双慧眼。学会挖掘、发现每一名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做一名善于识马的“伯乐”。教育是一件万分精细的活儿,只有掌握了每一名孩子的特点,我们才能想方设法做到因材施教,个性施材。
二是放大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欣赏,我们的学生更是如此。当你发现孩子身上的一个细小的闪光点,你都应该放大百倍地去赞扬他。尤其,学困生更需要老师们发自内心的赞扬和欣赏。我们不光要去赞扬学生的学习,我们还需要去赞扬孩子的行为表现、卫生习惯、道德品质等。我们需要胸怀大爱,血液中奔涌着江河,眼睛里流淌着春光。
三是培育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喜欢美术的孩子我们可以允许他的数学不合格;喜欢音乐的孩子我们可以允许他的外语不合格;喜欢舞蹈的孩子我们可以允许他的语文不合格……培养一名厨师和培养一名工程师同样重要;培养一名现代化的农民和培养一名科学家同样重要……
总之,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特质,尊重教育规律和成长规律。胸怀大教育观、大人才观、大世界观,得天下英豪而教之,岂不美哉!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随心而动,笔底春风
猜您感兴趣
相关作文
最热作文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联系站长
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愿意作品在本站发布,请联系QQ769913200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