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我眼中的舍生取义和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二)

时间:2019-01-15 08:13:37  作者:  来源  查看:0
能"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待春暖花开。

7.宋雅文
舍身取义
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就是金融危机来了,有紧张感,提前做好准备,就能度过,就能生于忧患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的周围环境很差,也就是所谓的"忧患",那么只要他自己努力,不甘落后,就一定会有成就的.相反,若一个人生活在较好的环境中,也就是所谓的"安乐",那么如果他自以为是,不思进取,就会堕落而"死". 但我们要辨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差环境中,他不努力,自甘堕落,只会更差.而一个人生活在好的环境中,居安思危,不满足于现况,更加发奋,就会更有成就,他的立足点会更高.


8.原梓豪
舍生取义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为了义而放弃了生。为什么呢?因为在他们心中义比生更为重要。一个人如果不讲义气,那他还真的可以称为人吗?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鹅毛,全靠自己选择。只有在死面前临不惧,不失去自己的义,就算没名留青史,也不旺这一世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每一个人都想要成功,都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名人光鲜亮丽的背后是数不清的困难。人想要成功,困难必不可少,因为困难会让你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进步。但如果困难把你打倒,那不过是你不够努力或者找错了方向。古人常说:“治天下比打天下更加困难”,为什么呢?因为在忧患之中,命运把你的生活压到了最低点,为了生活,你要拼尽一切力量努力向前冲。然后当你成功以后,没有东西来压迫你的生活,这时大多数人都会从此止步不前,享受安乐,从而不思进取,被他人所取代,爬的越高摔的越痛。从穷人变富人十分舒服,而从富人一下子变成了穷人就会使很多人接受不了。故“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魏恒宇 9
舍身取义
舍身取义自古便是一个高尚的道德标准。虽有古话说:“好死不如烂活着。”但我们却仍应该有尊严地活着。否则我们将失去活着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活着,不是为某种利益而活,也不是为他人所活,而是为我们自己有尊严的活着。我们应看淡那些所谓的“身外之物”,也要竭力控制着那颗“贪心”,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与自己作斗争,才可做到“舍身取义”之精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生不是康庄大道,总是会遇到种种艰难曲折,要在不断经历失败和挫折中,不断克服困难的奋斗中前进,正是这样的人生智慧,指引人们把困难和逆境看作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自觉地在困难中磨练自己,越挫越勇,不屈不挠地去争取胜利。养成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精神。而这,也被历史千千万万个人物诠释。屈原遭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著了《国语》;孙子受了膑脚之邢,修了《兵法》……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先贤在困厄中发奋作出的业绩。

10 王晨杰
舍生取义
舍身取义是迫不得已的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但是要违反做人的原则。而苟活在这个世间来比死还要难受。
舍身取义非常重要,对每个人来说就是寻求心灵上的安宁。对于社会来说,舍身取义是惩恶扬善。
比如,屈原。看着楚国的大好河山一点一点的被吞食,他绝不愿同流合污,最终在绝望中投入江河。
由此可见,舍身取义有多么重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非常重要的。
它的意思是居安思危,无论是对国家治理还是对个人处事,都不能安于现状,要有忧患意识,不断进取。
从前森林里有一群鹿和一群狼,由于当时的人们都以为是狼阻碍了鹿群的繁衍大量的猎杀狼群,狼群数量急剧下降,鹿的数量越来越多,却引发了许多自然灾害,使鹿群大量死亡,由于狼群大多吃的都是病鹿,然后人们都意识到了这种状态,纷纷让狼群回来,使鹿都奔跑起来,健康起来了。
之后像这样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了。
由此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非常重要的。


11 王嘉璐
舍生取义
为维护正义的事业而不怕牺牲生命的行为被称为舍生取义。很多人认为在当今这个时代“舍生取义”已经过时,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认知,现在我们仍应该为国家的发展做到舍生取义。
900多年前,有一个英雄曾说过这样的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青。”在那样一个战乱硝烟的朝代,社会动荡,民不聊生,黑暗,黑暗,无止境的黑暗。但一身正气的他,同金抗战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矢志不渝,宁死不屈,他用自己的生命,和始终如一的初心为舍身取义释义。他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人为国家发展抛头颅,洒热血。那么生在他们创造的蓝天下的我们,难道要转变为一个自私的民族吗?
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也许我们无法做到真正地舍去生命去奉献社会,但我们可以为国家发展付出青春,贡献时间,奉献自己所能付出的任何一点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不顾生。这就是在今天对“舍生取义”最好的诠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国家的兴衰,朝代的更替,始终印证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舒适的环境可以降低人们对危险的预知能力,使人的警觉系统出现错乱。一旦当身边的事情都如自己所预想的发展,这种尽如人意,就会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
当你走过你的人生,就会发现:一路上,坎坷,挫折,崎岖。但也这是因为拥有它们,我们才能一次次在安逸的美梦中惊醒。这些诸多不顺,反而成了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在伤痛中更加坚忍,从而造就了我们的成功。
所以我们应做到居安思危。不因一时的成功,一时的风平浪静,而忘乎自己;也不因一时的失败而自暴自弃。这就是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最完美的诠释。

12 焦玉洁
舍生取义
古往今来,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英雄豪杰为了所追求的真理献出时间,生命。南宋末年,元军猖狂,面临着敌国威胁的文天祥毅然肩负起抗原的重任,号召四方英雄豪杰,但由于势单力薄被元军俘虏,面对敌人的高管厚禄的劝降,文天祥挥笔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此拒降,终就义。文天祥为国家大义舍弃了自己的生命。此谓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代表着是千千万万人奋发努力,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作为人生观的标准,直至今日,它仍旧闪耀着光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使人得以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一个人若是没有一点忧虑意识,迟早会被自己所毁。三国时期,蜀国后主刘蝉,因着其父所留下的诸葛亮、赵云等众多贤臣勇将的辅佐,终日不理朝政,只知贪图享乐,终使蜀汉被曹魏所灭,成一乐不思蜀的亡国之君。刘禅何以亡国?无忧虑之念,故臣将相离后,无力挽,终亡国。“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亡则存矣”生与死,忧与乐,相依存,不可分,依一定条件而转化。安逸享乐会使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精神;只有艰苦、忧虑才会使人自强不息,英勇奋进。

13 裴子乐
舍生取义
自古以来,我们耳边充斥着“识时务者为俊杰”、“舍生取义”等诸如此类的话,虽各有其道理,但在历史长河中,“舍生取义”才名留史册。
识时务者不在少数,他们临阵倒戈,背信弃义,在自己短暂而又微不
猜您感兴趣
相关作文
最热作文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联系站长
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愿意作品在本站发布,请联系QQ769913200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