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对2020年高考辽宁卷作文试题的思考

时间:2020-07-08 10:28:37  作者:  来源  查看:0
在陌生中找到熟悉的感觉
——对2020年高考辽宁卷作文试题的思考
辽宁高考作文终于在万众期待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说它神秘,是因为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具体内容;而且即便是猜到了范围,也无法精准猜到内容。如果是抱着押题的想法,那就是**了,对学生与教师都是不负责任的。
能寻找进入试题内容,在陌生的题目中找到熟悉的感觉,才是我们要追求的境界。一切过去的刻苦训练,在此刻都化成了这种求索的精神与能力。我不想标榜自己对今年的作文题目有先见之明,但我还是想谈一下本人对今年辽宁卷作文的一些思考。
先看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信很多教师与学生在备考时都不会错过新冠肺炎疫情这个热点吧。平时的模拟题,各种渠道的仿真题,各种狂轰乱炸的押题,甚至我们自己也收集了大量与此有关的材料。对这个热点不可谓不重视,问题是到底会怎么考查这个热点。聪明人都会想到的,命题人也会想到。为此,我向我的学生大胆猜测:热点要考,但考查的具体点会不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全面地理解和分析里面的知识点,进而提炼出具有共性的价值观与精神内涵。
在复习作文时,我给出了三个考试热点:新冠肺炎疫情、脱贫攻坚、民法典。其中,民法典出现较晚,考查内容更繁杂,极有可能结合当前的焦点事件考查,比如“高空抛物”“见义勇为”。民法典保护的是人民的民事权利,几乎贯穿了日常生活的全部,可谓包罗万象。在我们身边有各种焦点事件出现,各种利益的协调,各种纠葛的存在,各种声音的发出。如何站在自己的立场,以理性分析的态度加以分析,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该考点只可能考小,不可能考大。建议考生关注一下近期的焦点事件,比如山东“苟晶案”。
脱贫攻坚,精准扶贫,中国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消灭贫穷、走向富足的梦想就要在我们这一代身上实现。我建议学生去搜集些关于贫穷的刻骨铭心的记忆,以形成对比,感受时代的变化。即便搜集不成,寻找网络上的内容也可。这里面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理念,也考查着学生对时代的记忆与对国家的感恩,既有爱国主义,又有民族凝聚力。
新冠肺炎疫情,是重中之重的考点。为了帮助学生梳理其中的考点,我还绘制了思维导图,供学生参考。虽然还有可以完善的地方,但主要的考点都覆盖了。结合平时的作文积累,学生的储备应该是够了。


而且,演讲稿的书写,从格式到内容,都是训练的重点。学生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现在,我来分析一下今年的高考题。
还是任务驱动类写作,结合应用文进行考查,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路。材料分三段,任务分一段。要求没有什么变化。
第一段内容强调了对自己以外的人与世界的关注,因为他们与自己有密切的联系。在这个变化的世界里,没有谁可以独立于世界之外。全球化的浪潮已经是不可阻挡。
第二段与第三段从两个方面解释了全球一体、休戚与共的局面,尤其扣住了这次疫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古训,在这个时代在这次事件里得到了最充分的诠释与体现。这是从事实上证实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任务部分,不忘提醒青年牢记自己使命,时刻准备担当。这是中国青年的主场感与责任感。由此,我联想到了今年市一模考试的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电影《风声》里有一句台词:“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我辈”是一个代词,本没有什么特殊意义,但是在这句话里,我们每个人似乎都能感受到这两个字包蕴着的当仁不让的“责任感”和义不容辞的“主场感”。无论何时,“我辈”都是一群令人心生敬佩的人,而你、我、他都可以成为“我辈”!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背景,就是这次的高考作文嘛。青年人应该有自己的担当,也需要认清当前的形势。这个形势,当然包括全球化浪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我们还可以在平时的训练中找到类似的作文试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抚州是江西东部文脉所在,历史上出过多名状元,每当新科状元出现,当地百姓就会来到“樟树王”前参拜,同时为新状元建造府邸,这些府邸连同“树王”成为当地珍贵的人文记忆。
2002年江西廖坊水库开始修建,为抚州的水利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却也让大量饱经风霜的老宅、古树面临被淹没的困境。为此,抚州民间人士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迁徙之旅,将上万棵大树运往上海,包括重约80吨的“樟树王”。同时,还有数十栋老宅被逐一拆分,运往上海重新搭建。迁移的古树活了下来,发起迁徙之旅的马达东动情地说:“我们一生短短数十年,都是这些大树下面的匆匆过客,当我们去重新创造它的时候,我们是谨慎的。作为过去的守护者,我意识到保护这些古老屋舍的方式就是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并在这些大树的环抱下焕发新生。”
读完以上材料,你又是什么感触?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是如何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人文保护之间矛盾的思考,人民要改善物质生活,同样要留着人文记忆。这就是缩小版的高考作文嘛。我们将视野放宽,看到的就是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的矛盾,体会到的就是狭隘民族主义与胸怀天下的高下之别。
还有更接近高考作文的试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不要再宣传弱势群体捐款了”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灾难发生以来,网络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报道:“拾荒老人捐款”、孤寡老人平时省吃俭用,为了支持抗击疫情捐出了所有积蓄,他的家却让人泪目……部分网友认为,这样大肆地宣传反而会引起其他弱势群体的效仿,而对今后的生活产生影响,收受贫苦老人甚至弱势群体的捐款实属不该。也有网友认为,这些行为是自发形成,代表了文化中的人情传统,显得温情厚道。
请你代捐款弱势群体发声,写一篇文章,回应网友们的说法。要求:自定立意,角度自选,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防控疫情,关乎每个人,与肤色、种族、国籍、性别无关。每个人都不应该被漠视和歧视,弱势群体的热情需要鼓励,但对他们要多些关怀。这个话题的启发作用就是如何理性关注社会中那些需要关注的人。社会和谐,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我们的理想,也需要更博大的胸襟。扩大一下范围,对其他国家的帮助是不是也要理性一些呢。面对需要帮助的国家与地区,我们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要尊重对方的意愿。我们中国向来不恃强凌弱,主张和平共处,友好往来。这样谈出的问题或许会更辩证一些,可以避免思维的单一导致的枯燥。
通过比较与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平时训练的题目还是很有用处的。不是为了押题,而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在陌生的试题中找到熟悉的感觉,才是我们备考的最终目的。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实用作文评语集
猜您感兴趣
相关作文
最热作文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联系站长
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愿意作品在本站发布,请联系QQ769913200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