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新父母征文:爸爸妈妈——请不要“欺负”我!

时间:2019-02-03 11:52:50  作者:  来源  查看:0
爸爸妈妈——请不要“欺负”我!
 钟剑

昨晚,女儿写完作业,坐在沙发上看书,我在旁边检查作业:日写成目、加法进位不加、80<70<20<40……随着负能量的不断积蓄,“啪”最终,我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大声吼道:“为什么又粗心大意,你看你犯了多少低级错误!”
面对突如其来的发飙,女儿立马放下手中正读得津津有味的书,战战兢兢地站在我身边。然而,我依然不停的吼、不停的唠叨,虽然没有体罚,但孩子曾经所犯的错就像电影回放一样让我给快播了一遍。这一刻,我感觉自己就是一位高高在上的审判者,我所说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因为,我是那样为女儿操心。在我狂风暴雨般发泄过程中,女儿一句话也没说,只是默默流泪,静静改正。
看着女儿一句话也不反驳,而且认真改错,我似乎赢了。可是,第二天同样的错误又出现了,我不禁自问:我真的赢了吗?静下来想想,我的心却慢慢被刺疼,面对幼小的女儿,我大吼大叫,劈头盖脸说教,将父亲的强势彰显得淋漓尽致,这不就是在 “欺负”孩子吗?
如果力量对等,女儿肯定也会立马对我咆哮:你知道什么,你就知道大吼大叫,是人就会有犯错的时候,何况我还是个小孩子,粗心大意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吗?你就不能把你的坏脾气收敛一下吗,我是你的出气筒吗……当然,女儿的话是我的臆想,在天生力量不对等的情况下,她几乎没有表达内心想法的机会。
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也总是在发飙后深深内疚,不断追问自己,为什么就不能有点耐心,听听孩子的想法;为什么就不能学习了解儿童成长的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成长;为什么对别人的失误可以给予和颜悦色的理解和支持,而对自己最亲的孩子犯错却是那么的严厉批评。痛定思痛,我认为,做父母不能因为自己是“父母”而“欺负”孩子,要积极改观念、换位置、多学习、多奋斗;学会交朋友、增感情。
近年来,培新小学积极倡导“家校共育”,将“家长会”更名为“家校共育会”,这不是简简单单的更名,而是希望父母们从思想上更新观念,努力去掉带“长”这种生疏关系,积极构建平等的新时代亲子关系。在学校这种新教育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逐渐认识到,做父母,要尊重孩子,应该把孩子和自己放在力量对等的平台上来对话交流,应该“蹲下来、平视看、认真听、慢慢说”,坚决摒弃“家长式、棍棒式、吼骂式、放任式”做法,和孩子交朋友,只有建立起“朋友式”的亲子关系,才能不断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生活中和朋友相处,我们提倡换位思考,心中也十分渴望别人能够换位思考,知道自己内心的酸甜苦辣。然而很多时候,当我们面对孩子时,总是想着我是为了孩子好,从而独断专行替孩子做了决定,殊不知,我们的很多决定,并不是孩子想要的。一方面我们想要孩子长大懂事,一方面却在抹杀孩子独立自主的实践,所以我们经常痛苦万分,感觉自己付出却没有回报。造成困惑的根源,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站在孩子的位置,了解每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设身处地为她们着想,听一听他们的意见,让孩子有和父母争辩说话的平等机会。培养孩子,应该换位思考、平等对话,放手鼓励孩子自己干,不断增强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增强面对未来的信心,父母最终才会收获喜悦。
学无止尽,和孩子一起学,共同成长。时下,每一天都在发生新的变化,新的理念、新的生活方式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面对新鲜事物,孩子们往往表现的游刃有余,而做父母的可能依然墨守成规、谈新色变,久而久之,新旧之间矛盾不断。孩子上小学开始,我和她妈妈第一次接触到亲子“共读共写共成长”这种新教育理念,我们感受到,孩子在读在成长,父母也应该多读书快成长,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推陈出新,和孩子一起努力,才会有美好的未来。因此,我们家非常重视阅读,不管是学校推荐的书,还是自选的书籍,都会及时购买,和孩子一起阅读。特别是2017年寒假和2018年暑假,在班主任刘佳佳老师的倡议下,孩子所在的笋芽班相继推出了寒、暑假悦读挑战赛,通过挑战赛,孩子养成了每天读书的好习惯,我们现在担心的不是孩子不读书,而是没有新书可读。
亲情无价,和孩子一起创幸福。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无论是大到国家幸福,还是小到家庭幸福,都需要奋斗。说到家庭幸福,关键一项就是融洽密切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不可能一蹴而就,也非一日之功;不可能是缺位后一件礼物就可以弥补的,也不能是特意腾出时间陪伴一天就可以建立起来的。受生活所需,做父母的每天都会面对繁重的工作,经常身心疲惫,但不能因此忘了初心,忘记辛苦是为了什么?奋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幸福,亲子关系既然是决定家庭幸福的关键,那么,我们一定要向经营自己的事业一样,用心经营、科学培育,树立点滴积累、久久为功的信念,于润物细无声中收获幸福。
亲子关系隐藏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和模式,但我认为,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对孩子的爱心、理解和尊重,就一定会有奇迹。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亦师亦友,渡人渡己
猜您感兴趣
相关作文
最热作文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联系站长
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愿意作品在本站发布,请联系QQ769913200
豫ICP备11004157号 公安备案号41032602000104